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斯巴鲁2016年前在华国产或无望

发布日期:2012-05-28 来源:中国经营报 浏览次数:1907
中国汽车配件社区网讯:斯巴鲁母公司日本富士重工方面近日的一次公开表态,让斯巴鲁(中国)感到迷茫。
 

新车研发进度缓慢已经让斯巴鲁头痛不已,再加上合资项目不给力,一时间,斯巴鲁似乎在中国驶入了“死胡同”。接下来,斯巴鲁以及其母公司富士重工是否会找到突围的办法,我们将保持持续关注。

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中国政府以及奇瑞的很多合资条件无法得到满足,斯巴鲁与奇瑞的合资项目实际上已经搁浅。

在宣布调降2015年~2016年度全球销售目标的同时,富士重工还宣布该年度斯巴鲁在华销量目标将从18万辆下调至10万辆。对于调降销量目标的原因,富士重工的官方表态非常明确——因为其向中国政府递交的与奇瑞汽车成立合资公司的申请一直未能得到批复,合资公司按时成立无望。

“我们已经竭尽所能,但终究徒劳无功。”面对目前尴尬的合资处境,富士重工总裁吉永泰之的言语中充满着抱怨。有业内分析人士告诉笔者,由于中国政府以及奇瑞的很多合资条件无法得到满足,因此,斯巴鲁与奇瑞的合资项目已经搁浅。

早在2010年上半年,斯巴鲁准备落地中国生产一事就开始浮出水面。起初,有消息称,北汽将联合庞大集团(斯巴鲁品牌在中国最大的经销商)完成与斯巴鲁的合资。随后,斯巴鲁(中国)一位市场部负责人表示:“具体的合资对象还没有最终敲定,斯巴鲁还在考察当中。”

此后,上汽、奇瑞、一汽、广汽以及长安等中国汽车企业,也都先后被证实与斯巴鲁有过合资接触,最终,急需合资板块来提振品牌形象并获取核心技术的奇瑞,成了斯巴鲁在华国产的唯一谈判对象。直到去年6月,奇瑞和富士重工达成合资协议,并将该协议上报至国家相关部门等待审批。

据了解,双方计划在大连生产斯巴鲁汽车,合资企业的投资金额约为300亿日元(约为23亿元人民币),计划在2016年之前投产,初期年产能为5万辆,最终扩产至15万辆。该合资项目将分两步走,即先期将以50∶50股比结构投资新建一个全新工厂,随后再考虑组建合资销售公司。

“一年时间过去后,该合资项目连政府审批一关都没通过,这不得不让富士重工着急。”汽车业知名分析师贾新光表示,“而且从富士重工调降销量目标这一‘消极’表态看,他们似乎已经意识到该项目获得审批通过的前景已经非常渺茫。”

斯巴鲁的国产前景正在变得越来越渺茫,这也就意味着,面对诸多正在本土化方面突飞猛进的竞争对手,斯巴鲁未来在中国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狭窄。茅硕/摄影

障碍难越

中国相关政策限制,是斯巴鲁无法顺利实现在中国生产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在分享核心技术方面惯有的保守和谨慎心理,更是让斯巴鲁逐渐远离国产。

有业内人士认为,一直以来,影响斯巴鲁与奇瑞合资项目审批进展的关键问题,在于斯巴鲁入华合资指标以及与中方分享核心技术这两个方面。

2009年修订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以下简称《产业政策》)第48条中规定:“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含两家)以下生产同类(乘用车类、商用车类、摩托车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如与中方合资伙伴联合兼并国内其它汽车生产企业可不受两家的限制。境外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相对控股另一家企业,则视为同一家外商。”而自2008年增持富士重工后,丰田汽车就以16.5%的股权成为富士重工的最大股东,根据《产业政策》规定,丰田与富士重工是同一家外商,而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早把丰田在华的合资配额用完。

 «    1    2    3    »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