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2.45亿美元吞汽配巨头 波鸿总裁亲揭内幕

发布日期:2012-07-2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浏览次数:4402
中国汽车配件社区网讯:如同浙江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三一重工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一样,斥资2.45亿美元并购有着百年历史的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铸造巨头——加拿大威斯卡特工业集团,让原本默默无闻的波鸿集团置于全球媒体的聚光灯下。

“联姻”幕后

在董平看来威斯卡特是一家经营策略稳健的企业,虽然业务受到经济危机冲击,但经营状况基本良好,负债率较低,需要波鸿偿还的债务仅3500万美元左右。

“我们委托一家加拿大公司在帮我们全球筛选并购对象。”董平表示,当前,出海并购是非常好的一个时机。“去年5月这家公司向我们引荐了威斯卡特。”

“当时竞争非常激烈。”董平表示,“当时想并购威斯卡特的企业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真是想做这个产业,想引进技术、管理、研发团队,把亚太地区的市场再进一步做大的,像我们这样的企业;二是竞争对手想买下这个企业,然后把它关掉;三是买下之后准备分拆卖掉,大赚一笔的。”

“刚开始,威斯卡特对我们并不是很热情,威斯卡特方面表示与他们接触的公司很多,有家公司甚至快要签约了。”董平表示:“谈判就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董平称,“我们用了一个高价钱把竞争对手挤走,然后再慢慢杀价。”

随着威斯卡特的新的年报出炉,公司业绩下滑得很厉害。此外,波鸿发现威斯卡特的2010年财务报表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有一些过度包装,波鸿的报价偏高。波鸿选择了拒绝付定金,继续做竞标,进一步把价格降低。波鸿此举让威斯卡特的老板非常不满,因为价格压得太低,威斯卡特还一度不接待波鸿的谈判团队了。

别无他法,波鸿的团队只好静下心来等待。“那段时间,大瀑布我们都看了好几次。”董平笑言。

值得注意的是,彼时,威斯卡特的股东其实也是想急于出手,因为该公司的业绩不容乐观。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该公司净利润从前年同期的831万美元下降到140万美元;到了2011年第二季度,威斯卡特的业绩更是出现了123万美元的亏损;2011年第三季度不仅营收下降到6745万美元,而且亏损扩大到700万美元。

最后双方都冷静下来,成功“联姻”。“我们最后成功杀价4000万美元。”董平表示。

那么,收购后会对威斯卡特有较大的变动吗?董平对此表示,5年内不动它的管理团队,并借鉴印度塔塔汽车收购捷豹、路虎的成功经验,主要把亚太市场做大,为此将增加投资23.5亿元,在绵阳建立一家亚太地区最大的以涡轮增压器壳体等为主的研发、制造、销售基地。

风险待解

吞下威斯卡特的波鸿集团怎样才能避免“消化不良”?

德国的戴姆勒-奔驰公司与美国的克莱斯勒公司曾在1998年以386亿美元换股的形式合并,新公司名称为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当初舆论也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互补型的合并,但是经过9年的磨合还是没有成功,最后仍然分手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双方的经营思想不一致。

 «    1    2    3    4    »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