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0日,在国务院颁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全文(以下简称“新能源发展规划”)的第二天,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牵头,联合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几大部委,专门召开了关于“新能源发展规划”的宣贯会。
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2020年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
“这个目标和国际能源的预测比较相符,美国2015年为100万辆、德国60万辆。目前看来,2015年50万的目标实现比较困难。”工信部副部长苏波表示尽管如此,这一目标的设定对产业发展具有引导性、激励性和一定的挑战性,相信通过各界努力,这个目标也许可以达到。
总结中国新能源汽车近年来的发展,苏波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列举了不少问题:我国新能源核心技术还没有完全掌握,产品和国外差距较大;电池等核心结构部件还没有攻克,还需要进口;技术创新体系不健全,汽车技术基础薄弱,各种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对基础性、前沿性的投入不够, 政策法规不完善等等。
目前中国电动车发展形势和力度并不乐观。截至2011年底,我国在25个城市公共服务领域总计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16834辆,仅达到预计推广数量的35%以上。
“中国电动车技术正在被国际汽车拉开差距,虽然中国电动车也在发展,但是相比国际汽车巨头联盟起来不断发力,中国发展缓慢了。”7月9日上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在《2012年中国汽车产业蓝皮书》发布会上表示。
冯飞认为,中国电动车目前有三个劣势:一是整车企业在电动车事业中支配能力不够;二是基础研究不够,全球研发都押在新材料上,中国很薄弱;三是政策问题,特别是在在准入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不过,《规划》全文的正式出台以及后续的一系列动作,无疑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财政部对于支持新能源发展设有专项资金,目前工信部正在与财政部沟通,预计将在今年启动。”苏波强调,对于财政支持不能遍地开花,应该将资金和资源集中在关键新能源技术上的研发投入,短时间内达到技术的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