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汽配观点

孙洪刚:企业要拥抱变化,迎战全球市场

发布日期:2011-05-20 来源:中国汽车配件社区网 作者:付小军 浏览次数:3227
今年是“十二五”年的元年,汽车零部件行业也面临着巨大挑战,所以说在今天这个环境下,也借此机会向各位的行业协会领导、行业专家包括我们的所有精英们共同汇报一下我们当前宏观条件下中国汽车零件企业的发展。
 2011年5月19日,慧聪汽车配件网主办的第六届汽车配件十大评选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盛大举办。作为主办方,慧聪配件网总经理孙洪刚分析了整个行业的所遇到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以下是发言简要:  

    孙洪刚: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媒体的同仁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与我们一起相聚钓鱼台,共度中国汽车配件行业最隆重的行业盛典,2010年度第六届中国汽车配件行业十大评选典礼,我谨代表慧聪网对大家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感谢你们的到来!

慧聪配件网总经理孙洪刚洞察行业趋势

慧聪配件网总经理孙洪刚洞察行业趋势

    今年是“十二五”年的元年,汽车零部件行业也面临着巨大挑战,所以说在今天这个环境下,也借此机会向各位的行业协会领导、行业专家包括我们的所有精英们共同汇报一下我们当前宏观条件下中国汽车零件企业的发展。

    我是从三个部分给大家做的阐述。第一部分,我们是做汽车零部件,既然做汽车零部件,我们一定要看一下我们这个行业,要看到我们的上游企业、我们的整车市场,看看中国当前的汽车零部件的环境分析。第二部分跟各位领导汇报的是零部件市场的市场,以及我们面临的机会,和它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第三部分就是现阶段我们零部件企业该如何发展,我是从各地的销售市场做了很多的预测。第二我们看一下资本市场眼中,优秀企业是如何搭建的,最后跟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们优秀的零部件企业现阶段如何给各位企业家做建议和指导。

    首先看一下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的环境。这是我们中国近年汽车市场销售增长的增幅,我们中国的汽车市场大家都知道经历了09年的金融危机,但是我们受到国家的政策拉动,122与、1806万辆,中国的汽车市场是全球的焦点,巨大的消费能力和良好的表现吸引了国外整车和企业到国内投资,2011年第一季度我采购量同比增长7.48%和8%,我们预测2011年全球汽车产销量将在1950万辆左右,产销量会持平,现在有很多人关注可能会产量大于销量,我们也得到闫部长很多的建议和数据。所以说,我们中国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们真正成为第一大新车产销国,做到了世界第一,所以说我们的市场环境已经成为全球的市场环境,不像以前,这是我们的一个变化。

    再看一下保有量的变化,去年在这里分析的时候,我们的保有量还是6300万辆,汽车产销的快速增长,带了中国保有量的稳步增长。数据显示,2010年我们保有量达到8500万辆,每千人是54台车,达到世界的平均水平。未来中国的汽车市场还会持续高速增长,但是我们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每千人840辆车的水平,我觉得还需要一个快速增长期。所以说保有量的增长带动了汽车后市场的发展。我跟陈强会长交流的时候问什么是后市场,他说后进入到市场就是后市场环境。也就是说我们所从事这个行业,是在未来20年还会得到非常好的发展机遇,是我们非常值得干的一个行当,我觉得我们选择这个行业是没错的。

    现在我们看一下现在的市场变化还有国家的政策和城市的政策,09年、2010年国家实施汽车购置税减免也带动了市场的发展,也为将来的发展、混合动力提供了方向,对于零部件企业,浙江有一家企业他们的市场布局现在已经在考虑电动车的因素,因为电动车可能会减少油率,这是对于企业的一个长久布局考虑。2010年底,北京市政策的出现,还有国家城乡一体化、新农村的建设,国民收入的增加,还有很多出行习惯的改变,势必对中国汽车市场布局带来深远影响。很多专家都在讲,将来的汽车发展,包括很多整车厂专家,是向二三线城市还有农村引来汽车增长高速期。所以说,向这些村镇发展是一个普及的现象。我们作为零部件企业来讲,势必要迎合整车发展做我们零部件的布局,从零部件的角度来看,巨大的需求会向二三线城市发展,形成以一线城市为中心,二三线城市为辅的放射性格局,一级城市会着重保养为主,二三线城市会着重维修。我们都知道,以代步工具来算,每年汽车正常的一线城市应该是两万公里左右,经过三四年发展很多人都换车了,所以说一线城市重要的产品线应该是外观件和易损件,我们和很多专家探讨,他们发现近几年发动机等配件在下降,那么将来二三线城市会增加维修的需求。

    第二部分,我们看看自己经营的这个行业,它的市场现状是怎么样的,面临什么样的机会,以及我们的趋势。这是我们汽车配件行业客户金融的流程图,生产商是这个行业真正的主角,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也是看大家自己的品质和品牌的提升,汽车配件产品从生产商最终都是通过一二级经销商流通到修理厂,还有很多企业做外贸和整车市场,形成一二级批发商。然后看一下市场规模和现状,行业规模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的生产企业三万家,非常庞大的一个数字。我们的金字塔尖的企业还是很少的,经销商规模超过20万,而且都是一二级批发商,这个行业规模非常大。第二民营企业是售后市场的主力军,国家近十年GDP的发展数据民营企业的表现情况是怎样呢?这是一个数据的排名,也是给大家做一个参考,就是民营企业提供了60%的主机配套份额,汽车价格下降,我们的民营企业贡献了很大利润,70%的民营企业都面临产品质量的问题,80%的企业做售后,民营企业在融资发展各个方面都遇到很大的困难。再看一下售后市场这个环境,我们缺乏行业标准,市场缺乏监管,生产企业很难做大,因为做好了,产品容易被仿制和假冒,也限制了他的很多研发精力的发展,我们的经销商也存在恶性竞争。大家看到,整车保有量不断增长,所有人认为跟汽车相关的市场都非常好,所以说经销商体系千方百计降低运营成本,有些负面消息都在你卖正产我卖副产,你卖副产我卖假冒,不把成本降下来很难在市场生存,而且很多的企业已经从生存期做到了发展期,逼迫很多企业还要做违法经营的市场,这是整个市场环境造成的。国家对这方面的推动和监管作用打假也一直在做,如果真正根除我觉得很困难,需要行业做好的零部件如何自律规范发展。

    再看一下中国零部件企业的贸易特点,差异化特征非常明显,产业高水平的零部件企业达到了国际21世纪初的水平,基本满足引进车型的需求。零部件的生产供应能力,我们是在全球第一,制造业非常强大,基本形成了各种零部件产业基地,节约我们这个贸易成本,我们看到我们的瑞安、常州都形成了非常有鲜明特色的零部件产业集中地。我们现在中国零部件的企业现状是怎样的呢?经过20年发展,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绝大多数还是缺钱,如果你想具有一定规模的发展,没有品牌和规模非常难,所以说低门槛进入非常难。还有就是我们这个行业没有严格的统一规范标准,部分企业开始走连锁经营的模式,整个行业受相关的影响非常因为。去年11月15号到今年3月15号,国家的严打行动非常严厉。

    第六是短期之内通过渠道经营模式很难改变,由于我们零部件产业整体产能过剩,给我们带来的竞争非常激烈,整个售后市场非常混乱,我觉得在座的很多都做售后市场,大家共同的感受非常累,不是身体累是心累,这是整个零部件企业的现状。

    第二我想跟大家沟通汇报一下国家政策能为我们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上个月我们参加了商务部共同主办的活动,我们有幸听了王司长解读政策,对于我们的发展给予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他说第一国家抑制了过热的投资和增长,同时我们零部件发展也面临很多问题,体系不完善。因为今天在座有很多零部件的行业,汽车配件占比很大,没有多大的贡献,这样很难做大。所以说,国家在审批在制订机制的时候,第一要抑制投资过热的增长,第二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也是非常理性的一个话题。第三是跟我们的机制相关的,调整产业结构,不应该存在的就应该淘汰掉,所以说我们汽车零部件是一个产能过剩的行业,可能会有很多企业在市场整合变革中取消掉。今天有幸听到售后市场的资深经销商讲,如果讲规范市场可能是自寻死路,但是现在如果不规范市场,可能会被国家产业政策淘汰掉,这是国家产业政策带来的变化,节能减排是提高战略。所以说,我们之前用的环境,用我们的市场换来了技术,现在国家重点提升我们的品质,这是国家的产业政策。所以说我个人觉得,我们所有做品牌经营的,想诚信经营的生产商、经销商,我们春天就要来了,这个时间可能已经很近很近了。

    我们再看一下售后市场的发展趋势,一定为品牌运作、市场整合,减少流通环节。市场上有这么多环境,我们也知道在沈阳有一家非常好的企业,他在做日系,他们已经做到了终端,已经为我们带来了运营模式。所以说,随着汽车的发展,还有随着品牌的整合,一定会在将来形成以汽车专业维修和汽车制造商为主,而我们的保有可能是以汽车制造商和渠道品牌商为主,也随着整个售后市场的整合,以及我们维修体系建立,将来一线城市十年八年之内我们可能见到的都是售后一条街,维修一条街。第二就是流通渠道的主导地位,一定会产生非常多大型的独立运营商,连锁店。第三就是将来的模式在变化。现在我们是通过渠道销售管理来做,将来一定是以运营体系,规范产品型号,物流配送方式。用管理和运营赚钱,我也想说沈阳这家企业,虽然我没有跟他们深聊,只是做了一些模式的探讨,但是我相信他现在用管理在赚钱,而不是单纯渠道赚钱,把自己的体系更完善,这是整个市场的发展趋势。我们要照着这个趋势去改变我们企业的结构,去寻求这种变化,我们才能进一步深入发展。我们要看一下第三部分,现阶段我们零部件企业如何发展,这是给大家提供一些非常宏观的建议。

    然后我们看一下现在的市场动力,生产企业很难做大,所以说我们现在浙江的零部件企业抱团发展,共同运作这个企业的品牌,在市场上跟很多跨国公司或者是国际巨头竞争,把这个企业做大了,他们每个人也能在这个企业共同发展。第二是我们各地商学会共同投资,抱团发展,建立这种公司跟政府要地建设汽配行业的国美、苏宁,这不是连锁,是代表一个品牌、一个经营。还有就是我们共建品牌联盟,做诚信经营,把我们太原商会的陈强会长,也在整合各地的商会共同诚信经营,就是让不诚信的企业无法经营下去,他们对当地的市场非常了解,就能帮助好的品牌、跨国公司,我们好的生产企业解决渠道管理的问题,现在个人发展真的非常非常困难。

    第二,再看一下资本市场眼中的优秀企业是什么样的,因为浙江商会企业有17家上市公司,我们什么样的企业能进入到资本市场,通过市场整合帮助我们发展。第一,你的商业运营模式一定要非常清晰,要让客户真正通过你的服务产品带来利益,创新的模式非常重要。第一是模式,第二是团队执行力强,能把这种商业模式运作到位,因为现在汽车零部件企业关注人才,第二是原材料,第三是我们的市场环境,这个没有先后顺序,但是都是我们经营当中最重要要解决的问题。第三个就是尊重用户体验,所以我们要提升自己的品质。因为我们汽车零部件现在随着国家发展的健全,我们属于跟公共安全非常相关联的产品,不是说买一件衣服,一个快销品,用的不好可以不用,零部件随着法制的健全等等的建设,如果我们卖的产品出现假冒伪劣或者是质量问题,我们是要承担连带责任的,所以我们跟公共安全息息相关,所以我们要提升自己的品质和品牌,这是缺一不可。

    最后,我还要跟大家讲现阶段企业如何发展。我们很多在座的企业从生存期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是发展期、品牌期,甚至是面临着路往哪走的问题。所以给所有的企业家建议,你的体系一定要完善,任何企业的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保证你的企业稳步发展,第一是渠道体系,要建立渠道,你自己要有选择标准,同时要管理好渠道。同时要给这些渠道信心,在渠道销售你的产品困难的时候,能否给他很好的指导,这都是生产企业要考虑的问题,这是你自己最熟悉的内因要总结好。第二,我们现在面临很多的问题就是融资体系,国家现在企业收入非常少,有些民营企业扩大发展的时候面临资金的问题,所以说你至少要跟两个银行建立统一的渠道。第三个,我觉得是媒体体系,这是什么样的情况呢?你在打造自己产品品质的同时,需要有媒体跟你全方位合作,将来汽车零部件就是要看品牌。第二要在体系完善的时候,要考虑到品牌影响力。

    假如我们有很多的经销商做得非常棒,他非常习惯这种方式,我们很多的生产企业还有经销商做媒体推广的时候,也习惯了自己生存期的习惯,别人怎么方式能赚钱我们做哪个方式,别人在哪个地方投入广告,我们也投入广告,没有一套非常完善的整体的为自己做市场影响力的包装体系,还是分别投入。所以说,我觉得所有企业应该在市场当中有生命力,你要千方百计降低自己的销售能力,让你的渠道商和你一起受益。你要改变自己的习惯,来运作自己的企业。第三个就是我们的产品品质,这是最关键的,有品牌没品质没用,我们现在行业里有非常鲜明的例子,我们的展会,生产企业都有很鲜明的例子。所以说,对于产品品质、核心技术、制造工艺,对品质的影响都非常大。核心技术很多人都很欠缺,我们在国外引进,国家也提供了大力的支持,所以对于一个零部件生产企业来讲,我觉得真的要把体系完善起来,这样才能把企业运营好,每一步发展好,在市场整合的大潮中成活下来,并且成为市场的引导者。所以,现在所有的企业家自己不是万能的,这就需要每个企业家自己要有整合资源的能力,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其他不太擅长的事情可以请专业团队帮助你来做,这样借势共同发展,所以我们要整合资源,提升意识,健全体系,合作发展,这样我们才能整个在市场大潮中,在这种零部件整合当中,成为最后的赢家。

    所以,中国汽车配件行业这个年度十大评选的活动,我们是联合了行业近百家媒体以及行业专家、协会领导主机厂,共同搭建了这么一个合作发展共赢的平台,在座各位的企业家们,你们是真正汽车配件行业的主流,搭建这个舞台,预祝所有企业家都能以积极心态拥抱这样的变化、适应这样的变化,为我们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市场地位中贡献我们汽配人应有的贡献。最后,预祝所有企业家身体健康、生意兴隆,在市场大潮整合中成为一个引导者,谢谢大家!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