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天前,又一次轮胎“反倾销”降临:哥伦比亚贸易、工业及旅游部发布官方公报称,对进口自中国的子午线卡车及公共汽车轮胎展开反倾销
调查。记者了解到,在所有出口该国的中国企业中,涉案的烟企出口数量排在12位。
“中国已经启动行业损害抗辩,我们决定参加。”昨天,招远利奥橡胶制品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最近几年,先后有20多个国家发布50多个轮胎技术标准和法规,除美国之外,欧盟、巴西、阿根廷、印度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也对包括烟台在内的中国轮胎出口企业提出了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
轮胎出口,还要面对几重门?烟企又如何从贸易摩擦中抽身而出?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
中国轮胎低于正常价格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和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已经知会了涉案的25家企业,参加行业损害抗辩!”知情者透露,在之前的反倾销预警应诉工作会议上,大多数的企业意愿是,哥方一旦对我卡客车胎正式立案,一定据理力争。
在卷入案中的企业眼中,此番反倾销,依然为“国际寡头公司一手导演”。利奥橡胶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本次调查的申请人,为哥伦比亚的固特异公司和米其林集团旗下的ICOLLNATAS公司。
知情者向记者透露,在立案公告中,调查机关使用巴西固特异公司的轮胎作为认定正常价值的基础,计算出的正常价值为12.68美元/千克,中国产品的平均出口价格为2.66美元/千克,指控中国轮胎倾销幅度为376.69%……换句话说,在哥方的申请企业认为,中国轮胎的卖价为“正常价格”的五分之一。
“目前,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协会和商会决定启动行业损害抗辩,并已经选定了律师事务所,同时,按倾销调查期对哥出口涉案产品数量的比例分摊律师费。”市商务部门相关人士说道。
价格走低源自原料低迷
“过去两年间,天然橡胶原料价格大起大落,国内轮胎企业为此吃了不少苦头,不少企业开始对行业链中上游资源进行整合。”烟台一些从业者表示,去年以来橡胶原料价格一路下滑,轮胎制造业的成本压力下降,不过,由于大气候的不景气,终端市场需求也没有较大增长,因而,指责中国轮胎有倾销之嫌,实属无稽之谈。
记者采访了解到,天然橡胶是轮胎制造的主要原材料。此前多年,车胎价格居高不下,主要来自天然橡胶价格的持续暴涨。在我国,天然橡胶供给短缺,约70%依赖进口。因而,与之配套的子午线、钢丝线等生产企业也受到传导影响,导致企业利润大幅下滑。此外,国际原油价格、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和人民币升值也使轮胎企业的经营困境“雪上加霜”。
最近两年,景况大变。烟台轮胎出口企业有关人士认为,在过去两年,天胶价格内外盘倒挂现象经常出现,国内保税区内价格低于产地价格,此种情况下在国内采购反而更有优势。“目前,一些国内轮胎制造企业已经拓展思路,到海外原料产地设立生产厂,还有的就近利用当地原料、人工成本优势!”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国内企业虽然规避了“出口欧美国家时面临的贸易壁垒压力”,却又在哥伦比亚等新兴市场遭遇新的贸易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