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客车行业已经正式迈入信息化时代。
零部件意欲分一杯羹
剩下的就是如何深入挖掘。每个与之相关的企业都带着各自的产品迈开大步走来。例如玉柴、潍柴和上海航盛。
上海航盛是汽车电子产品的龙头企业,进入“车联网”的领域无可厚非。然而玉柴和潍柴等发动机企业也进入“车联网”领域,着实令《商用汽车新闻》记者感到意外。
业内人士分析称,玉柴和潍柴等相关零部件企业进入信息化领域是大势所趋,目前多数“车联网”系统都以发动机电控技术为核心,目的就是监控发动机使用效率,使其达到最佳节油效果,同时方便纠正司机的驾驶习惯。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的智能管理系统有部分功能主要是依靠发动机电控系统,例如在发动机上装置信号接收器,设置一定的速比,一旦驾驶员在操作过程中由于不正当的操作导致速比超出合理的范围,将会通过传感器警告驾驶员。
该人士还指出,虽说各个客车企业都在推崇“车联网”系统,但并非每个客车企业都有充足的资本去运作和开发。并且零部件企业涉及“车联网”领域,也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
某客运企业相关人士也指出,挂靠户、个体户、小企业并不具备客运企业统一管理的能力,所以零部件企业的进入,或许能为它们提供享用“车联网”的乐趣。
对此,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钟玉伟表示:“我们做智能管理系统的优势就在于对发动机的理解更深刻,也更专业,可以为一些难以在这方面投入精力的客车企业提供一个现成的管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