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自主品牌的背后,都必需要有地方政府的支持,但取得支持的代价,就是要满足地方政府的政绩要求,要多大的支持力度,就要有多大的政绩回报。地方政府支持愈多的自主品牌,现在的情况就愈惨。较依赖中央或是自主性较高的自主品牌,情况就没有这么糟。可以这样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同样的标准也可以用来解释现在的限购令问题。
中央在打压房地产的同时,总会想找其它产业来维持经济增长,在高铁和政绩建设不足恃的情况下,汽车产业绝对是首选,但这是中央操大盘者的首选,不是地方的首选。地方政府要面对的,不只是经济问题,还有人民感受、生活幸福感等等形象和体验问题。而且后者明显要重于前者,因为经济不够好,还有很多应急办法来化妆,但民怨沸腾、交通拥塞却是实实在在的难解而又天天发生的事,从短平快而且自扫门前雪的衙门心态下来看,限购自然就成了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非经济发展部门)的优选,至于其它部门或是中央洪水滔天,他们哪管得上?!
中央和地方政策脱节,是政府管理能力提升中的过渡阶段,在这阶段中,会在各个面向产生效果,车市,自然不会有例外。
最后,此次的衰退属于正常的周期现象,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压迫,所以雪上加霜。
笔者曾经发表过中国汽车市场的梯田现象,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到下面的链接看看:(国民车战略和梯田理论的诠释)http://auto.gasgoo.com/News/2008/11/250845354535.shtml。在当时笔者就发现,中国汽车市场每过一个阶段,就会有井喷现象,本来预测的井喷现象应该是在2011年开始,持续到2012年,但受到了当时政府政策的提早刺激,于是前调到了2009年,后续的发展和我当时撰文的预测差距不大。从数据上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来,每一次的井喷后,都会面临一到两年增长率剧烈下滑的现象,今年到明年都在这个周期中,然后又会回到双位数的增长率,渐次复活,然后到2015或2016年左右,应该又会碰上下一波的井喷。
当然,这也有个变数,就是文章开头提的,中国现在的中小企业有了巨大的问题,肯定会有负面影响,这可能会延长复活时间。
可以这样说,即便是政府当时不出台新政策,市场积累的能量也足以产生出一波井喷了,但出台的激励政策,使这波能量提早爆发了出来。当能量快速消耗后,接下来的增长率下滑,本来就是市场规律,但遗憾的是行业对此毫无心理准备,也没有关切这种规律,反而在井喷时期定下了不恰当的增长计划,刚好迎头撞上,头破血流是再正常也不过的了。
这波寒流,估计到明年上半年也就和缓了,接下来应该会较正常发展了,但行业里现在正是瑟瑟发抖的时候,有人准备好了粮草兵马,准备攻城掠地了吗?现在开始准备,明年下半年正好用得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