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汽车增速理性回落 重塑品牌新能源合作

发布日期:2012-09-13 来源:新华网 浏览次数:1061
中国汽车配件社区网讯:汽车增速理性回落 重塑品牌新能源合作
    汽车产业专家在11日开幕的2012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指出,中国汽车产业目前增速开始呈现理性回落态势,进入发展的转折期。当前,重塑品牌是汽车制造产业从大到强的必由之路。在新时代,更多的合作将在新能源领域展开。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汽车制造大国,世界上近5辆车中有一辆是中国制造,但“大”并不意味着“强”。与会专家认为,中国汽车产业自去年开始出现了由高速发展向理性发展回归的特点,汽车产业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内外部压力。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和谊表示,中国汽车产业首先面临着外部挑战,即第三次工业革命和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所带来的挑战,这主要表现在跨国公司向本国市惩新兴经济体市场转移步伐加快的态势。
 
    其次,中国政府近期没有出台鼓励和刺激汽车产业发展、消费的政策,而汽车市场出现明显的结构性变化,自主品牌发展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中国汽车产业还面临来自内部的压力,例如人口红利消失,适龄劳动人口减少,劳动成本上升等。
 
    “汽车产业还面临着技术空心化的问题。虽然中国是汽车制造大国,但对核心技术的掌控还十分落后,特别是自动变速箱技术,我们几乎处于零起步的状态。”徐和谊说,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强、品牌投入大产出少等,都是汽车产业面临的问题。
 
    “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最大危机是品牌危机,而汽车产业也要将重塑品牌作为首要任务。”徐和谊说,品牌缺失的背后是产品缺乏技术的支撑。
 
    业内人士认为,逐步完善品牌,塑造国际化品牌是中国制造业走向成熟和强大的标志。然而,中国汽车品牌的塑造还有很长的时间要走。
 
    “要改变过去生产低成本、劳动密集产品的思维方式,用创新性的思维进行技术革新和品牌重塑。”雷诺—日产联盟董事长卡洛斯·古森认为,中国企业要通过品牌的重塑进行技术的再创新,建立强大的自主研发体系,并通过深化合资合作,学习和借鉴国外好的做法。
 
    徐和谊表示,中国汽车品牌的重塑路径可以从四个方面努力,确立企业品牌发展战略;打造拥有技术特色、竞争力和市场吸引力的产品;加强品牌的推广和营销工作;实现国际化经营、打造国际化品牌。
 
    “只要坚持投资研发和品牌管理,我相信世界上很快会出现一个知名的中国汽车品牌。”荷兰皇家帝斯曼集团董事长谢白曼说。
 
    中国汽车产业围绕合资合作这条路走过了三十年,外界褒贬不一,也引发了相关争论。徐和谊认为总体是正面和积极的。
 
    他表示,近30年,国外企业在中国投资设厂获得了很大发展。另外,中国企业也开始“走出去”收购国际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企业。随着中国汽车产业回归理性发展,产业也进入后合资时代。
 
    与会专家认为,合作将集中在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方面。其中,最重要的空间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与会的国内骨干企业也希望与国际新能源企业在技术、产品方面加强合作,实现多赢。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