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2012年中国乘用车行业重大事件回顾

发布日期:2013-01-05 来源:中国工业报 浏览次数:5248
中国汽车配件社区网讯:2012年中国乘用车行业重大事件回顾
      2012年即将结束,一年的时间在中国汽车发展史中也许很短,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恰恰是靠年复一年的不断努力而实现的。总结2012年乘用车行业的重大历史事件,能够对行业的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以下是本报对2012年乘用车行业重大事件的甄选回顾。

      A、中日钓鱼岛之争致日系品牌市场份额跌落

      中日自8月间开始钓鱼岛之争,而后中国多地出现了反日游行活动,并出现抵制日系产品的行为。这使得日系企业在中国的业务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谷,更使得日系品牌从把持多年的销量第一宝座上跌落。9~10月,日系车销量普遍下滑接近50%,11月虽有好转,但全年预计仍将下滑20%~30%。

      钓鱼岛的归属问题,涉及到两国的领土争端,涉及到政治因素,涉及到民族情绪等重大问题。在重大问题面前哪国也不可能轻易让步,这就使得钓鱼岛之争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简单地解决。这也就意味着日系车销量下滑的局面仍将延续,日系车市场份额减少而引发的市场结构调整仍将继续。在销量的下滑中,在行业的重新洗牌中,合资企业中日双方的合作关系会不会产生微妙的变化?合作紧密度会不会产生影响?日系品牌的市场地位和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会不会持续下降?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将伴随着中日钓鱼岛之争的延续而持续发酵。

      B、广州实施限牌限购政策

      6月30日,广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于7月1日零时起执行中小客车限购政策,试行期为12个月,全年增量配额为12万辆。这标志着,广州成为继上海、北京、贵阳之后第四个实施限牌的城市。

      限牌政策,即限制居民购买汽车的数量,控制一个城市在一年中新增加车辆的总量。这意味着市场的规模是固定的且不会发展,在这个固定的规模下,几十家汽车企业要想完成更高的销量目标,就要“虎口夺食”——抢夺其他企业原有的市场份额,该市场竞争将进入白刃战。

      其实,限制汽车工业的发展并非地方政府乐意为之,这也是在现有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与汽车规模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积累到极致的一种无奈之举。其实,在当下的全国各大城市,拥堵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只不过在北上广这种特大型城市中的表象更为严重。因车辆过多而引发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和正常运行,城市的管理部门从大局出发不得不制定如此的政策。

      四个城市在发布限购政策时,均明确表示这是一临时措施。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即便再加速,也绝非短期内可以解决,且面对车辆增长和城市发展,目前尚没有一套公认的有效的解决办法。所以说,对于这四个不再增长的汽车市场,各大汽车企业需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并接受将有越来越多城市加入的现实。

      C、公务车改革方案出台

      2012年,《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的征求意见稿发布。意见稿发布后,自主品牌多数车型进入政府采购目录,将自主品牌推向了前台,在不同程度上将会促进自主品牌的发展。

      政府党政机关是社会服务部门,其公务用车也是用中国纳税人的纳税资金购买的服务便利工具。用纳税人的钱支持纳税主体发展,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过去不实施,有政府观念的问题,也有国内汽车产业的问题。在国内汽车产业快速做大,技术、设计、安全、综合水平不断提升的前提下,政府购买自主生产的汽车,体现出对民族汽车工业的认可,也体现出通过帮扶意欲让其做强的愿望。

      党政机关是服务部门也是领导部门,其使用车辆有着强烈的指导和示范效应。什么时候中国的党政机关和领导人都使用上了自主品牌汽车,那么社会和民众的购买心态也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D、重大节日免收过路过桥费

      2012年的“十一”假期,《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正式实施,在规定的时间段内,7座及以下小客车免收高速费。今后,重大节假日,7座小客车都将免收高速费。

      重大节假日免收通行费,这是中国汽车发展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这一政策的实施,将使更多民众购买汽车,选择在重大节日期间出游或返乡。用车成本的减少将增加民众购车的意愿。

      虽然在首次实施中,出现了集中出行、返程致使拥堵的情况,但毕竟新政的实施需要一个磨合过程,新政的推出遇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在经过一段以时间换方法的过程后,该方案设计初衷的好处即将显现。

      E、广汽集团和奇瑞联手

      11月6日,广汽集团和奇瑞汽车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整车开发、动力总成、关键零部件、研发资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国际业务、生产制造管理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由于自主品牌汽车市场主要在国内,单一企业和单一车型销量有限,分摊研发成本的压力很大。而跨国汽车公司的市场国际化,一款新车型、新技术可以分布在全世界的生产基地和多个市场,分摊到每一辆车,研发成本并不高,无形中大大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目前,国内自主品牌车企每年的研发投入相当可观,但是分散到每一个企业,又显得投入有限。由于各自为战、各搞一套,国内自主品牌车企在研发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重复投入、重复建设问题,亟须联合起来,做到分工有序、技术共享,这样既可以把有限的研发投入用到刀刃上,又可以降低研发费用,提高市场竞争力。所以,这种战略合作值得称赞和推广,希望更多的自主企业可以加入到相互合作的队伍中来。

      F、英菲尼迪国产化

      历时三年,英菲尼迪终于在5月落户湖北襄阳,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英菲尼迪国产化项目宣告成功。这消息让很多消费者怦然心动。据推测,国产后英菲尼迪将会首推M系和FX这两款车型。一旦国产后,M系车型很有可能控制在25万元左右,而FX车型将会在50万元左右。截止到2014年英菲尼迪国产化率要达到50%以上,经销商并由现在的一线及沿海城市发展到内陆核心区域城市,数量将达到150家。

      英菲尼迪的国产是日系高端车第一个国产化的品牌,它的国产化及可能形成的带动效应或打破中国合资国产豪车品牌德系“三驾马车”一统天下的局面。

      G、新能源汽车社会化起航

      6月1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

      《通知》中规定,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给予一次性补贴。补贴标准根据动力电池组能量确定,对满足支持条件的新能源汽车,按3000元/千瓦时给予补贴。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5万元;纯电动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6万元。
  1    2    »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