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9年博弈终落地 汽车三包仍存模糊“地带”

发布日期:2013-01-22 来源:中国经营报 浏览次数:6658
中国汽车配件社区网讯:9年博弈终落地 汽车三包仍存模糊“地带”
而据上述接近国家质检总局的消息人士还向记者透露,在未来有关“汽车三包”的实施细则中,还将给平头车(主要是微面)在近10个月缓冲期的基础上再增加1年的缓冲期,这主要是考虑到微面可能引起的质量问题更多,以给企业留出更多的改进空间。
      谨慎乐观
      尽管“汽车三包”出台有些缓慢,但新政策还是让消费者看到了维护自己权益的希望。然而,很多业界人士同时也表示,在“汽车三包”中有关汽车质量问题第三方鉴定、“汽车三包”规定的具体执行可操作性等问题上,仍然存在着一些界定模糊、需要进一步细化明确的地方。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恐怕日后将影响“汽车三包”的顺利实施。
      根据规定,在依据“汽车三包”政策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生争议的,消费者可依法向各级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等第三方社会中介机构请求调解解决,也可按照产品质量仲裁检验和产品质量鉴定有关规定执行。对此,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打假工作委员会投诉举报办公室主任贾宁质疑说,如何界定第三方社会中介机构以及有关产品质量鉴定机构的权威性,这些在新规中并没有予以说明,恐怕在今后新规的执行中会引起争议。
      “汽车上的各个零部件都有自己的鉴定机构,现在市面上的第三方鉴定机构或多或少都与厂家有着经济利益牵扯,因此,如何建立一批权威、独立的第三方鉴定机构,这些也都是新规要解决的。”贾宁说,之前,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曾接触过一个案例,一个车主因为转向机的问题,与厂家打了8年官司,一审和二审都胜诉了,但是最后厂家以消费者委托的鉴定机构不够权威为由拒绝执行相关判决,非要主张自己另找鉴定机构重新鉴定,这样拖来拖去,最后受伤害的还是消费者。
      为此,贾宁建议说,要加大检测机构的监管,加强检测机构的市场化,建立相应客观、公正的第三方机构是“汽车三包”顺利施行的当务之急,毕竟,如果在鉴定汽车质量问题中出了偏差,不但影响“汽车三包”政策的实施效果,也会伤害到车企或消费者。
      此外,“汽车三包”规定中对违规者的处罚力度过小的问题,目前也广受业界质疑。
      “汽车三包”政策显示,对违规者的处罚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警告并罚款;二是责令改正,并依法向社会公布;三是将违法行为记入质量信用档案。不过,“汽车三包”政策中规定的相关罚款金额最高是3万元,相比汽车召回法规上亿元的罚款,业界普遍认为,“汽车三包”在惩罚措施方面还不够有力。
      针对上述一系列质疑,贾新光认为,今天“汽车三包”政策能够出来,既有相关部门的努力,也有时代的变化,“虽然不够完美,但是毕竟有进步,如果执行好了,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对于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来说,都将是个长足的推动。”
 «    1    2    3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