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晚间证监会发布公告,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保隆汽车”)首发申请未通过。该公司是一家汽车零配件代工生产商,主要产品为汽车排气管、轮胎气门嘴,产品主要销售目的地为北美。
保隆汽车审核失败的原因目前未知,不过根据可查的资料,保隆汽车因产品质量问题迄今在美国遭到9起诉讼,其中有7起目前未决。
产品缺陷引发追诉潮
目前该公司因其主打产品气门嘴的质量缺陷在美国正面临一系列追诉。
2009年1月30日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发生一起严重的恶性连环交通事故,一辆采用了该公司气门嘴的汽车发生爆胎而失控导致三辆汽车连环相撞,最后致使一名成年男子丧生。相关受害人将该公司的气门嘴承销商美国DILL列为该案交叉诉讼的被告而诉至法庭。美国DILL同时也是保隆汽车旗下的子公司。
气门嘴漏气的指控后来也被美国DILL自己聘请的专家所证实,肇事车辆的右后轮胎气门嘴漏气,使得轮胎损坏,进而车辆失控,这被认为是事故的最初诱因。
虽然该案的原告与被告美国DILL已达成和解,并经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高等法院裁决,以和解方式终止,只是由美国DILL的保险公司支付了47.5万美元,但在保隆汽车相关产品的质量缺陷曝光后,在美国引发了一系列诉讼,此前因采用该产品并遭遇过车祸的很多车主都将美国DILL诉至法庭。其中一辆车于2008年7月26日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发生侧翻,并导致司机严重受伤(身体多处疤痕,右膝韧带撕裂且其骨盆粉碎需进行重建手术),该司机提起诉讼。虽然经专家检查事故车辆使用的气门嘴未发现漏气,原告也未能进一步提出气门嘴漏气证据,但美国DILL还是以19万美元的代价与原告达成和解。
2010年3月4日美国DILL又被诉至法庭,一名原告在2008年3月28日曾发生过车祸,事故车辆采用的也是该公司的气门嘴,虽然后来经专家监测未发现该车气门嘴漏气,但美国DILL仍然在努力与原告达成和解,现在仍在和解谈判之中。
虽然保隆汽车在招股书中表示因气门嘴产品缺陷引发的诉讼“起诉时间均发生在2009-2010年”,但截至2011年3月2日,其子公司美国DILL陆续接到9起类似的诉讼,很多是事后追诉。
同时该公司的另一个主打产品尾气排气管也存在质量问题,2008年4月,丰田汽车发现该公司生产的卡箍(将可选配件“丰田不锈钢排气尾管”固定在排气系统尾端上的零件)因损坏会导致丰田不锈钢排气尾管脱落。经丰田后续调查推断,卡箍绑带损坏的表面有应力腐蚀裂纹,绑带材料的硬度比不锈钢材料经热处理后的标准硬度更高,卡箍绑带损坏的原因是生产过程中热处理不当。
2009年4月24日,丰田汽车北美公司向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提起召回请求。该产品是由该公司实际控制人陈洪凌、张祖秋控制的加拿大威乐代销的,截至2011年4月底,加拿大威乐向关联方支付28万美元赔款达成和解协议。
在招股书中该公司认为气门嘴诉案以及召回事件对发行人气门嘴的销售收入、客户均未造成重大影响,但是目前仍有7起境外产品责任诉讼事项尚未结案。记者致电该公司负责信息披露的部门,被告知公司负责信息披露的领导全部出差,需一星期左右才能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