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汽配观点

汽车业改革开放30年:滞后的零部件产业

发布日期:2011-07-11 来源:汽车人 浏览次数:18888
中国汽车配件社区网讯 汽车业改革开放30年:滞后的零部件产业
零部件的附属地位

    首先,“重主机轻零部件”的思想长期以来一直在汽车行业中存在,使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在整个产业链条中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

    从“六五”到“九五”期间,我国汽车零部件的投资额大体上仅相当于整车投资的30%,与汽车工业发达国家1∶1的平均水平相差很远。

    此外,由于一直以来的从属地位,国内零部件企业不仅要承担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的成本增加,而且还要消化由整车厂转嫁过来的成本,这不仅压缩了零部件企业的盈利空间。更重要的是,使得中国的零部件企业基本没能力在技术研发上有什么突破。

    研发能力提不上来,许多零部件企业就要从主机厂获得技术甚至加工图纸,地位类似于整车厂的“加工车间”,精力主要用于满足主机厂的既定要求,没有能力做到与整车同步开发。重生产、轻开发逐渐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通病,企业不断徘徊在“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中。

    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多数零部件企业的开发费用不足销售额的1%,而国外企业一般都达到了3%至5%。国外成熟经验证明,中小零部件企业是汽车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纵观各经济发达国家,无一例外都形成了大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组织结构,中小企业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

    目前中国汽车零部件专业生产厂商已达1.5万家,但是年营业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只有130家,50万元以下的却高达2700家。从结构上看,中小企业是中国零部件企业构成的中坚力量。

    恰恰是这些企业在市场上的话语权、议价能力都弱,总是被主机厂“牵着鼻子”走,回款周期总要受到主机厂的牵制,使得企业的资金常常是“捉襟见肘”,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企业想进一步投资研发和扩大企业生产恐怕也是有心无力的,这样也就“扼杀”了企业的发展后劲。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建立低成本融资渠道的能力就不会很强,这类企业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显然不能算是“优质贷款资源”,他们很难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青睐”。

 «    1    2    3    4    5    »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