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三包"规定最快年底出台厂商持观望态度

发布日期:2011-11-02 来源:三秦都市报 2011-11-1 15:01:10 浏览次数:1217
[提要]汽车“三包”立法听证会日前顺利举行。国家质检总局法规司司长刘兆彬表示,从汽车“三包”征求意见稿公布一个多月的反馈情况看,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汽车企业对汽车“三包”是支持的,汽车“三包”出台的条件已基本成熟。目前,质检总局也正加紧研究制定相关配套国家标准、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南,以保障汽车三包顺利实施。[我来"三包"规定最快年底出台]

"三包"规定最快年底出台厂商持观望态度

三秦都市报 2011-11-1 15:01:10

[提要]汽车“三包”立法听证会日前顺利举行。国家质检总局法规司司长刘兆彬表示,从汽车“三包”征求意见稿公布一个多月的反馈情况看,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汽车企业对汽车“三包”是支持的,汽车“三包”出台的条件已基本成熟。目前,质检总局也正加紧研究制定相关配套国家标准、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南,以保障汽车三包顺利实施。[我来"三包"规定最快年底出台]
"三包"规定最快年底出台 厂商持观望态度(资料图)

浏览更多汽车产业最新消息 -→ 请进入"搜狐汽车·新闻"

  汽车“三包”立法听证会日前顺利举行。各方代表均对汽车“三包”征求意见稿表示赞同和支持,但在涉及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方面的技术条款及具体执行可操作性等细节问题上,不少代表认为仍然存在一些界定模糊、需进一步细化明确的地方。

  箭在弦上:汽车三包听证会达成一致意见 政策将出台

       汽车三包听证会无人反对 暗里各方有担忧

       听证代表全票赞成 汽车三包细则箭在弦上

  “三包”规定最快年底出台

  国家质检总局法规司司长刘兆彬在听证会上指出,汽车“三包”主要是对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相关的民事行为予以规范,是对销售商、制造商、修理商向消费者承担“三包”责任的基本要求,旨在通过企业承诺、消费者维权、社会监督、政府监管来规范“三包”责任有效履行。

  刘兆彬表示,从汽车“三包”征求意见稿公布一个多月的反馈情况看,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汽车企业对汽车“三包”是支持的,汽车“三包”出台的条件已基本成熟。目前,质检总局也正加紧研究制定相关配套国家标准、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南,以保障汽车三包顺利实施。

  他透露,尽管汽车“三包”出台未设定确切的时间表,但会在吸纳各方合理意见和建议后“抓紧修改”、“尽快出台”,并会给汽车制造商、销售商和维修商一个过渡期。

  由于曾有七年前汽车“三包”草案也是公开征求了意见但最终却不了了之的经历,也有一部分人怀疑,此次征求意见开了听证会的汽车“三包”规定,是否也有可能“胎死腹中”。

  呼吁出台:汽车三包呼声高涨 多方献策助推政策出台

  厂商普遍持观望态度

  值得关注的是,自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汽车“三包”征求意见稿,在不同场合,不少汽车厂家都表达对当下就实施汽车“三包”的质疑甚至于反对。

  有专家表示,其实对目前的国内汽车厂商而言,“最理想”的状况是最好不要搞汽车“三包”这个东西,因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为再怎么样,汽车“三包”的出台也会增加厂商的成本,而去处理汽车“三包”问题更是要耗费厂商不少精力。

  从另一方面,为了迎合消费者的意愿,打心底里可能不怎么支持汽车“三包”的厂商又不能堂而皇之地叫板消费者公开说不支持汽车“三包”,因为这不仅有“行业经营风险”,而且还有“道德良心风险”。所以,这就造成了这种情况,在汽车“三包”征求意见稿立法听证之前,汽车厂商对汽车“三包”反对和质疑的声音较多,但一到了上周三的听证会上,厂商又不愿意与消费者接招而表示公开反对汽车“三包”。

  各方建议:贾新光:应该建立汽车三包的简易仲裁机制

       “三包”不应妥协 政策应具“威慑”效果

       饶达:汽车推行“三包” 难点在平衡权益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汽车配件人才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