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汽配观点

钱良国:打破中国电池壁垒已经迫在眉睫

发布日期:2011-11-22 来源:电动车时代网 浏览次数:2806
中国汽车配件社区网讯:面对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的“短腿”问题,中国电子商会电源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锂离子电池专家钱良国日前专文指出,我国已经具备了在短时间内突破锂离子等新型蓄电池成组应用技术和蓄电池储能电源系统集成关键技术瓶颈的技术基础,“但是这些技术都分散掌握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中小型企业手中,企业间形成了难以逾越的壁垒。”如何突破目前“相互隔离、重复分散的”格局,已经成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人们对新能源汽车蓄电池现状不应太悲观

现状:随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逐步推广应用,锂离子等新型蓄电池集成到电动汽车后,安全性大幅下降、使用寿命大幅缩短的问题凸显出来;蓄电池燃烧、爆炸的恶性事故频繁发生,已经严重制约了节能与新能汽车产业发展。深圳50辆纯电动出租车示范运行一年,亏损超过700万元,对规模化推广应用增添了隆重的阴影。对节能与新能源过度悲观地看待蓄电池储能电源系统关键技术突破前景的情绪仍在发展。

蓄电池储能电源系统,是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以下简称节能与新能源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和共性基础支撑产业。蓄电池储能电源技术已经成为节能与新能源产业竞争在焦点。掌握了蓄电池储能电源产业的主动权,就掌握了节能与新能源产业的主动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最有可能优先推广应用的仍是锂离子蓄电池。

在国家产业政策和"863"、"973"等科技项目的重点支持下,我国锂离子蓄电池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和产业化研究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大容量能量型锂离子蓄电池产业发展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单体大容量能量型锂离子蓄电池的性能已经基本能够满足规模化推广应用的基本条件。虽然制造成本仍高于阀控铅蓄电池,单从全生命周期内经济性考虑,已经显著优于阀控铅蓄电池。从单体蓄电池的性能、全生命周期内的经济性和产业化基础考虑,大容量能量型锂离子蓄电池已经具备了规模化推广应用的基本条件。

目前的主要问题是:锂离子等新型蓄电池成组后,安全性大幅下降、使用寿命大幅缩短,甚至频繁发生蓄电池燃烧、爆炸等恶性事故。致使蓄电池问题一直是制约电动汽车和节能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从蓄电池成组应用技术和蓄电池储能电源系统集成技术现状考虑,在技术瓶颈突破之前,电动汽车仍不具备规模化推广和产业化的基本条件。

打破电池企业间的“壁垒”已是迫在眉睫

瓶颈:问题虽然表现在蓄电池上,但问题的根源则在于蓄电池成组应用技术和蓄电池储能电源系统集成技术不能满足锂离子等新型蓄电池的要求。蓄电池成组应用技术和储能电源系统集成技术,才是制约包括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在内的节能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突破锂离子等新型蓄电池成组应用技术和蓄电池储能电源系统集成关键技术,是推动包括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在内的节能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大课题。

根源:蓄电池储能电源系统关键技术攻关没有取得实质进展,有技术方面的原因,也有非技术方面的原因。目前主要是非技术方面的原因。

  1    2    »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