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从未来市场看中国本土汽车电子企业的突破方向

发布日期:2011-12-10 来源:阿里巴巴 浏览次数:9374
中国汽车配件社区网讯:从未来市场看中国本土汽车电子企业的突破方向
     2011年11月24日“2011中国车身电子发展论坛在天津泰达开发区举行,论坛围绕“从未来市场看中国本土汽车电子企业的突破方向等议题展开。

纵观全球汽车行业目前继续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消费者需求不断提高的前提下,要求企业开发功能更强、更多样化的产品。目前汽车工业的产业升级靠的是高附加值,在过去20年中,这些高附加值更多是依赖汽车电子技术的进步来实现的,电子设备在整车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已经激增至40%以上,部分车型甚至可达60%。

中国本土汽车电子企业的发展是从车载和车身电子着手。汽车电子产品的开发和验证周期长,特别是关系到行车安全的车控电子产品更需要长时间的磨合验证,不能像车身电子那样可以通过参照模仿相对快速地进入生产体系,也不可能像许多车载电子设备那样,在消费电子类产品的基础上经过二次开发移植到汽车上,如果要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漫长的验证准入周期,这是一条极其艰难而寂寞的道路。

普华基础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电子部副总经理张晓先先生

本次论坛上记者就中国本土汽车电子企业将如何发展,如何在快速发展的汽车电子领域有所斩获,未来汽车电子企业的发展前景及目前现状,采访了普华基础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汽车电子事业部副总经理张晓先先生:

记者:目前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发展的状况和市场需求的现状如何?

张晓先:目前,国内主机厂做自主品牌汽车非常艰难,首先在于自主品牌汽车没有一个价值溢价,致使其在市场上的售价必须便宜,则相应的利润就会很低,从而导致没有竞争力,如遇国外产品降价我们企业的市场空间就会直接受到挤压。其次,由于国内企业的技术积累并不够,只能通过增加其他的价值来提高售价,但是目前国内汽车电子供应商又非常的弱小,整车厂商得到的支持也并不多。从汽车电子的供应链来看,重要的就是一级供应商,因为OEM主机厂需要很多的一级供应商提供汽车零部件和电控系统产品,如博世、大陆等。在一级供应商下面则有许多二级供应商,包括软件企业和半导体企业。那么,本土企业提供一个控制器给整车厂商,这个控制器本身是否能做到低成本?是否能满足整车的要求?是否在设计上有一个和整车设计相融合的体现则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我们国内还没有这样大型的供应商,很多都是小而不强的企业,主要是做车载方面的产品。其主要原因是没有积累,像国内主机厂的很多核心电子产品都依靠国际的供应商提供或开发,因此就势必造成价格高的问题,另外国际供应商提供的产品不开放,无法根据整车厂商车身整体设计的需要进行调整,如需定制优化则需要高昂的研发费用,这对于主机厂来说就显得非常被动。

记者: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受到的冲击特别的厉害,自主软件也要寻找突破,突破点在哪里?

张晓先:自主品牌面临的挑战主要是来自汽车本身,市场换技术的话题讲了很多年,归根到底还是在于技术的积累,技术上我们是依赖于国外的转让,但交换以后对方是否给你提供先进的技术我们也无法控制,所以就迫使我们还是要立足于自己的研发。以前所有的整车厂都采用引进国外整套技术的方式,但由于它的技术体系和配置是完整和封闭的,致使我们的工程师后期在此基础上难以改动。为此,现在很多整车厂已意识到自主研发的重要性,如一汽、上汽都已建立了自己的研发团队,并开始进行车身电子和动力控制方面的自主研发工作。关于当前国内自主品牌面临很多的困难,就长期而言我们是否找不到突破的方向,这一点我跟很多人的观点不一样,我个人认为不是这样的。很多人说国内的优势在于市场,其实更重要的优势是对本土需求的了解。就需求而言了解最多的应该是本土厂商,我们很多国内公司有一些外籍员工从国外回来后车都不敢开了,就是因为国内的路况跟国外不一样,国内消费者的驾驶习惯和国外不一样,国内的汽车文化和国外不同。那么,中国的需求能否挖掘出来呢?如果要很好的满足这些需求的话,那么外企是没有办法替代的。正如上汽前面报告中所讲到的,他们找到了很多的需求点,由此发现中国有太多的需求是可以挖掘出来的。

记者:现在国内的企业开发汽车电子软件的技术水平处于什么阶段?

  1    2    »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