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政策倾向汽车零部件 本土企业面临洗牌

发布日期:2012-02-21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浏览次数:3895
中国汽车配件社区网讯:政策倾向汽车零部件 本土企业面临洗牌

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日前公布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该《目录》自2012年1月30日起施行。新《目录》中,将鼓励重点由“整车制造”转变为“关键部件的制造和研发”。这一政策会给中国零部件产业带来何种影响?而之前“重整轻零”的趋向,造成目前整个汽车供应体系不仅集中度低,技术水平也十分落后。如今外资对关键汽车零部件的控制高达70%至80%的市场份额,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竞争主要集中在非关键零部件市场。随着外资零部件企业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市场设立独资企业,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是否失去了和外资零部件共同成长的机会?

■特约战略合作咨询机构

盖世汽车研究院

本土零部件企业的成长速度有目共睹,但相比外资零部件企业,整体差距亦无可回避。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下称新《目录》)已于今年1月30日起正式施行。这则在2011年末发布的产业新政曾引发了业界高度关注,但该新政对国内整车行业的格局影响业界看法不一。不过,随着新《目录》将鼓励重点由“整车制造”向“关键部件的制造和研发”转变,零部件行业的发展生态或因此受到影响。对此,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生存境况引发了业界的普遍担忧,盖世汽车研究院展开的业界调查结果显示,业界普遍认为本土汽车零部件行业很可能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

通过调查1的投票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核心技术积累缺乏依然是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挥之不去的弊病,29%的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和外资零部件企业的主要差距所在。事实表明,本土零部件企业当下的发展水平良莠不齐,其中绝大多数企业只具备代工职能,经营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能力弱,遑论核心技术。

其次,质量控制能力较弱也是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硬伤,在这方面和外资零部件企业存在明显差距,这一点得到了23%的业内人士的认可。不可否认,目前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中占较大比例的企业依靠着低廉的人力成本这一唯一的优势在支撑着,但受制于工人的素质水平不高、生产过程缺乏科学系统的管理,对单个工序的质量控制不到位,导致产品的次品废品率高,返工现象严重;同时对生产线的理论认识亦不到位,在生产线的设计和人员配备上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现象。

而缺乏与整车厂同步开发的经验和机会、品牌影响力弱以及企业管理模式陈旧这三个方面也分别被16%、15%和14%的业内人士认为与外资零部件企业存在着相当的差距。从投票比例的构成来看,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相比外资零部件企业在各个方面都尚缺乏足够的竞争力与之分庭抗礼,而曾得益于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迅速壮大的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随着自主车企遭遇的发展阻力日趋增大,所面临的竞争形势难言乐观。

新《目录》的正式施行很可能将促使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当前所面临的形势更为吃紧。

调查2的投票结果显示,新《目录》将鼓励重点由“整车制造”转变为“关键零部件的制造和研发”,在49%的业内人士看来这一举措会加大外资零部件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布局,从而对本土零部件企业产生一定的冲击。不过也有33%的乐观人士认为,这也将有利于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学到新的技术,起着积极的带动作用。另有18%的人士认为,这将提高外资在零部件产业的投资门槛,对本土企业是利好。

  1    2    3    »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