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随着国内整车企业的兼并重组推进,再加上新《目录》对外资投资重点向零部件领域引导,本土零部件企业或将无可避免面临洗牌。
调查5中,高达65%的人士认为这一轮洗牌将在5年内到来,28%的人士则预计会在5年之后。相比之下,只有7%的人士认为本土零部件企业不存在因此面临行业洗牌的问题。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增幅大幅放缓,行业竞争势必加剧,一些中小规模的本土零部件企业已经感受到来自外部的各种压力。一旦一些整车企业被兼并重组,原有的供应商体系将随之重构,很多在市场底端挣扎求生的二级、三级供应商如无法适应业务的变更并作出积极调整,很可能也将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这就是市场生存法则。
如何提升本土零部件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这是一个牵扯到如何发展民族汽车工业的宏大话题。面对自主车企业对本土零部件的需求逐年减少,本土零部件企业所要承受的生存压力或许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大得多,到底该何去何从,取决于企业对自身的清晰认识以及对未来的发展信心。但我们也认为,政府应在此时扮演的不仅是救世主,更应是一位引导者,积极推进行业兼并重组,多培育出真正有竞争力的本土零部件企业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