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广汽在上交所挂牌正式登陆A股,股票代码为601238。“为了这一天,广汽准备了5年多。”广汽集团执行董事卢飒对《华夏时报》记者称。
对于广汽而言,这一天也成为一个分水岭。当天广汽成为了国内汽车行业首家在A股和H股同时整体上市的公司。转瞬间,一个汽车业内的“钱多多”诞生了。
随着广汽在A股上市,广汽三菱和广汽菲亚特的合资进度也将提速,那个看似飘渺的“大广汽”雏形变得日渐清晰。
合纵连横
3月20日,广汽长丰(600991.SH)正式退市。随即,广汽总经理曾庆洪对媒体宣称“广汽最快在4月底前实现A股上市”。不过,此番表态并未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此前,广汽高层至少先后三次预测“回A”时间,但就像球王贝利那张著名的大嘴,屡次失准。
早在2002年,广汽就萌生了上市打算,为此成立广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直到2005年,广汽董事长张房有才高调宣布当年实现IPO,但最终却没了下文。
资料显示,2008年广汽重启上市计划,却被“新会计准则”卡在门外。于是,广汽只能转投H股,2010年8月30日,广汽借助换股,私有化旗下在香港上市的骏威汽车。这次上市的特别之处在于,这是香港交易所第一家由换股方式介绍上市的公司,介绍上市并不涉及IPO融资。
为了实现上市目标,“忍辱负重”的广汽义无反顾地投向了H股的怀抱。不过,这并未减缓广汽登陆A股的步伐。
2009年,广汽以10亿元人民币收购了素有“湖南汽车第一股”的长丰汽车29%的股份,长丰汽车随即更名为广汽长丰。彼时业界多将此次收购视为一次简单的并购案例,但后来广汽的出招却让外界大跌眼镜。
29%的股份足以让广汽成为广汽长丰第一大股东,广汽借势与菲亚特签订合资协议,双方拟定合资公司在湖南生产菲亚特轿车和发动机,而广汽自主发动机将采用合资公司发动机技术并享有知识产权。
同时,广汽也与三菱汽车达成协议,约定成立50∶50的合资公司,但受限于三菱在广汽长丰占14.59%的股份,复杂的股权关系最终使广汽以换股吸收合并的方式向长丰和三菱支付高额现金。
随着长丰与三菱的先后退出,曾庆洪在3月20日的预言变成了现实,且时间还提前了一个月。在布局多年后,借助壳资源的广汽最终“左拥右抱”A股和H股,实现了多年未了的夙愿。
“倒吸了一口气”
在此番收购案中,广汽和三菱成为最大赢家——前者获得了A股资质,后者也将如愿在中国成立50∶50的合资公司;而长丰汽车除了获得一笔24亿元人民币的现金“赔偿”外,最终黯然出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