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美企业困难重重
派克研究所给出的另外三家公司分别是美国的江森自控、A123和德韩合资的SBLimotive。
江森自控在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混合动力车和电动汽车的锂电池方面都有覆盖,其市场占有率为全球第二,仅次于LGChem。但是由于受到债权危机和政府扶植政策的影响,美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也间接影响了电池企业的生存,江森自控2011年11月就曾经表示,由于过高估计汽车用电池的需求量,2012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将用来削减库存,同时关闭合并位于欧美的28家工厂。
受困于美国政策环境的还有A123,美国菲斯克公司是A123最大的客户之一,其中30%的盈利来自于向菲斯克提供电动汽车电池,由于菲斯克的不断减产,A123的订单也一再减少。同样的状况还出现在与克莱斯勒的合作上,受累于订单的减少,A123在2011年宣布将全年销售额预期下调为1.65亿美元至1.8亿美元,此前的预期是2.1亿美元至2.25亿美元,而最近该公司的财年报告显示,A123的亏损已经扩大到2.58亿美元。
SBLimotive是德国博世零部件公司与韩国三星SDI公司的合资企业,公司总部、电池研发与测试部门位于韩国器兴,而工厂位于韩国蔚山,韩国在技术上完全掌控SBLimotive,德国只是其一个分部,很大程度上来讲SBLimotive的亚洲血统应该更强烈一些。况且该公司2011年之前并没有正式生产锂离子电池,其市场份额现在很难估计,竞争力也不如其他几个老牌公司强。
区域合作渐成主流
纵观派克研究所给出的排名,不论正确与否,谁先谁后也已经不重要了。派克研究所的JohnGartner也就该排名给出过相关评价,他表示,现在汽车锂离子电池市场并没有成熟,对于亚洲企业将要垄断该市场十年的观点也大可不必恐慌,这只不过是一个“快照”而已,重要的是在这个新的行业里寻求一个强有力的伙伴关系,这一点非常重要。
而七家公司的表现也印证了JohnGartner的说法。
LGChem在美国设有全资子公司CompactPower,主要负责生产雪佛兰Volt和福特福克斯电动车的电池,而JohnsonControls目前与奔驰、宝马、福特等厂商的合作打得火热,日本的相关企业目前来看只在本土上发展迅速。但今年2月,Panasonic与福特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日本企业或将杀入欧美市场。
“在最近一段时间内,汽车锂离子电池市场还会有洗牌产生。”JohnGartner称。
中国再次“榜上无名”
稍作观察就会发现,七家公司里面难觅“中国”身影,这不禁让人联想到2月份的燃料电池标准联盟一事,中国同样被“除名”。
单就市场份额来看,中国的比亚迪等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在欧美之上,仅次于韩国和日本,占全球市场的两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