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与新能源校车有可能性
国家“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原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秉刚认为:“单纯从技术和使用上讲,在校车上发展节能和新能源完全有可能,因为校车每天的行驶里程和线路基本固定,除了接送学生,其余时间都可用来充电。但校车的安全性要求较高,这就更考验电池技术。”
据了解,在欧美国家,由于天然气客车发展较早,且较为成熟,所以不乏天然气校车产品。美国第一辆以天然气作为燃料的校车,由蓝鸟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推出。此后该公司生产的校车中,同款校车都会提供燃油和燃气车型供用户选择。虽然中国校车起步较晚,从专用校车产品、校车安全技术标准到运营模式,都是从无到有、从试行到最终确定,但在积极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努力做到量体裁衣并有突破,绝非难事。
“关于校车,最终还要归结到一个关键点上,就是资金问题。国家现在对校车安全重视力度很大,厂家肯定不敢偷工减料,成本造价就不会太低。生产一辆燃油校车尚且如此,假如再升级到天然气或新能源校车,成本也会相应升高。在资金问题还没明确解决的今天,现在谈新能源校车并不乐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客车销售人员坦言道。
据了解,目前主要有三种校车运营模式:一是完全由当地政府出资购车并管理,成立相应的校车管理机构,如浙江德清县;二是联合出资,如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由县财政和车主各出资一半购置,政府投资近900万元与车主共同购买校车136辆,购车后与车主签订协议,规定所有校车由车主投保司乘险,10年内不得以任何理由退出接送学生运营市场,10年内不能转让、变卖或抵押贷款,10年后校车归车主所有;三是纯民间资金运营,如吉林省通化市柳河县采取让利、减费等办法,吸引社会闲置车辆运送学生,对接送学生车辆减免相关费用。最终哪种运营模式更盛行,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节能和新能源校车能否被市场所接受。
厂家望出资方而动
据了解,目前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节能和新能源校车产品。对此,中通客车品牌文化部长李笃生解释说:“国家提倡、推动发展与使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除了考虑到经济性,更重要的是能源安全和环保意义。校车行驶里程短,在减少能源消耗方面的效果不很明显。此外,校车更多用于城乡结合部,这一地区的环保迫切性也不像发达城市那么强,对于节能和新能源校车的需求相对较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