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011年车市的洗礼,自主品牌企业在2012年伊始纷纷展开新一轮攻势。在北京车展之前,比亚迪、海马等自主品牌企业纷纷推出新品,而吉利汽车已经将“技术吉利”作为企业的战略方向。
与自主品牌的“集团军”不同,民营自主品牌企业面临资金短缺、技术短缺以及由此带来的人才短缺等一系列问题。对此,“自主品牌处于生死关头”的论断从去年开始就不绝于耳。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机会在民营企业,对于他们而言,生存压力让他们发展更快,也更加符合市场规律”,汽车行业分析师贾新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时至今日,经过一轮淘汰和筛选,自主品牌虽然依旧困难,但是已经从一味的价格战,转型到对于品牌、车型甚至设计上的追求,发展方向经过多轮调整,已经从“求大”回到“做强”的发展路径上。
“一直到2013年,自主品牌的日子都不会好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对于自主品牌的调整存在一定时间的接受期,同时,自主品牌自身的技术升级还在进行中。因此,2012年,对于这些自主品牌企业而言,仍将是卧薪尝胆的一年。
自主品牌组合拳技术升级 品质先行
四年十万公里,是大多数合资企业都没有提出过的保修期限,但这一次被一个自主品牌企业提前发布,这个企业正是此前出现品质控制问题导致市场风波不断的比亚迪。
2012年4月9日,比亚迪总裁王传福表示:“比亚迪过去一直是高速成长,在成长过程中,公司也犯了一些错,借着2011年的市场调整期,比亚迪狠抓品质,不断去改进和优化。今天发布的质保政策,不只是一个承诺,更是自主品牌的信心。”
同时,王传福将此前定位三年的调整期提前一年完成。他介绍道,“今年是调整期的最后一年”。此前,比亚迪预计,在经历一系列风波后计划调整期要到2013年才结束。
无独有偶,在比亚迪发力品质保障之时,此前与之竞争最为激烈的吉利汽车早已将汽车战略重点转移到对技术的追求。从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汽车就是四个轮子加几个沙发,再加一个车壳和发动机”的论断,到帝豪EC7以四星成绩创造了自主品牌在欧洲进行碰撞测试的最好成绩,吉利汽车对于技术升级的追求有目共睹。
吉利集团副总裁赵福全告诉记者,作为自主品牌的吉利汽车,安全作为卖点之一已经成为企业战略。在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面临品质和品牌双重困境的当下,来自成熟汽车市场的肯定使得吉利信心倍增。同时,“安全吉利”的营销,成为吉利汽车的新卖点。
从“逆向研发”开始的中国自主品牌企业经历了多年摸索才逐步走正向研发的道路。众所周知,正向研发的投入高、见效慢,同时存在较大风险性,因此,对于成长初期的自主品牌企业而言,并没有能力从事正向研发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