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信心多过担忧 车企高管预测2012年车市

发布日期:2012-04-24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浏览次数:11859
2中国汽车配件社区网讯:011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戛然而止,取而代之地是整体低迷的市场表现,尽管有鼓励政策退出、前几年刚性需求透支严重等诸多不利因素所左右,但市场增速减缓的根本原因是国内车市在连续数年高速增长后已经阶段性地进入了调整期。
 

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戛然而止,取而代之地是整体低迷的市场表现,尽管有鼓励政策退出、前几年刚性需求透支严重等诸多不利因素所左右,但市场增速减缓的根本原因是国内车市在连续数年高速增长后已经阶段性地进入了调整期。

尽管如此,2012年对于国内汽车企业来说,依然是不容有失的关键一年,无论市场前景黯淡只会让企业在制定年度规划时更加谨慎,但市场竞争激烈的程度丝毫不会减弱。但2012年的市场走向究竟如何?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多位车企高管,试图对今年的汽车市场表现作出公允科学的预测。

日产中国公关总监沈莉:英菲尼迪国产化助推日产在华增长

“2012年整体车市仍会持续上行。”日产中国公关总监沈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中国汽车市场日趋走向成熟,豪华车市场将会迎来进一步的增长机会。沈莉的心情也正是卡洛斯·戈恩的心情,作为雷诺-日产联盟的双CEO,戈恩正在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到中国市场上来——雷诺已经与东风签署协议,国产指日可待;日产汽车豪华品牌英菲尼迪也不甘落后,国产化也已明确。或许,戈恩想着能让雷诺-日产成为中国的另一个大众。在沈莉看来,英菲尼迪的国产是“水到渠成”,她表示,日产汽车在2007年将英菲尼迪品牌引入到中国后,随着产品线的不断扩充,销售网络的完善,其豪华品牌的形象也已确立。因此,“及时地将更多的产品和更优质的服务提供给客户,决定实施本地化生产”。沈莉此言的背景正是豪车井喷式增长的中国市场,眼下,看好中国豪车市场的不仅仅是日产英菲尼迪品牌,奥迪、宝马、奔驰、雷克萨斯等都表示要继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面对如此市场热度,沈莉表示英菲尼迪品牌将会在2014年实现国产落地,“但国产的具体车型和生产基地还要等到北京车展期间才会予以公布”。英菲尼迪品牌国产化进程的进一步明确也凸显了日产汽车对华战略的积极态度,而早于英菲尼迪进入中国市场的雷克萨斯也一直传言国产,但在本地化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却慢于英菲尼迪。

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陈斌波:今年整体车市并不乐观

“今年的车市整体来说不是太乐观。”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陈斌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他认为,车市总体上增幅不会超过的5%,“虽然总体车市不是很好,但是SUV市场应该还会保持持续增长的状态,我们初步估计今年应该会达到200万辆”。对于东风本田整个产品系列的市场预期,陈斌波表示“我们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今年东风本田的产销目标是32万台”。其中,今年新上市的CR-V将为东风本田贡献17万辆的销量,“这只是全新CR-V的最低目标,我们相信在客户增购的选择中东风本田的产品优势会比较明显”。陈斌波认为,在现阶段能够对全新CR-V构成直接冲击还没有,“这种自信来自于我们本身,来自我们所作的准备”。今年3月份汽车销售数据显示,新CR-V销量超过了21000辆,甚至又出现了加价现象。这样的市场表现正好印证了新CR-V上市时陈斌波所言,“新CR-V没有对手”。同时,他表示会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东风本田的结构,然后能够的更好的发展主力作用。至于东风本田自主品牌的发展,他表示,“这是我们东风本田一直致力去做的事情”。据其介绍, 2012年是东风本田腾飞之年,在市场方面将会有明显变化。此外,针对CR—V的知名度比东风本田知名度高的问题,他表示要从市场营销方面的变化着手,“我们必须要开始从车型宣传到品牌宣传,从单一的车型宣传独步过渡到多种宣传”。同时,东风本田也在探讨一种战略合作创新的可能性,“那么,就要更加积极地进行体系改革,从而使得东风本田的战略目标取得突破性进展”。

  1    2    3    4    »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