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 HTML5(通用)及其借鉴的一些标准和技术
交付模式的局限性
迄今为止,消费类电子设备和信息娱乐系统交付模式存在着基本的局限性,而这也是细分化状态出现的原因。首先,网站内容最初是针对配有高端处理器、键盘、鼠标和大屏幕的个人电脑而创建的。而这些内容不能完全适用于小屏、小键盘的低功率手机,平板电脑相对开放但依然受限,而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对实用性和安全性又有着特殊的要求。
网页、应用程序及虚拟应用程序
不少网站内容发布者会至少保留两个版本的网页,一个针对个人电脑,另一个针对移动设备,以此来应对台式机/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车载系统的不同需求。为确保实用性和安全性问题(特别是驾驶者分心的情况)主控台信息娱乐系统获得的网页必须经过滤,特别要适合车载应用。除此以外,包括车载信息娱乐组件在内的移动设备会受制于连接中断,在这期间就不可能找到新网页、下载(或上传)内容,实际上也不能执行任何云服务的操作。
迄今,将网站内容传输到小型移动设备最为成功的措施便是应用程序移植。跟随苹果的前沿技术,设备制造商们已经培养了众多开发小型应用程序、或针对特定目标提供应用程序的开发人员。这些应用程序只需简单的点击,便能运行特定任务或服务。由于这些应用程序是在移动设备上运行,所以一旦安装,只需连接就能实现动态数据更新。即便是对连接有所要求的应用程序(如:飞行跟踪或路线规划),也可以应对短时间的临时连接失败,只是网页浏览器不能加载所请求的页面和数据而已。另一个优点是,这些应用程序针对的是移动装置,因此处理器功耗小,屏幕也更袖珍。
然而,应用程序也有其弊端,一些分析人士已经质疑这是否是没有未来的权宜之计。应用程序的缺点包括,第一,它们数量有限:尽管苹果门店提供的400,000个应用程序(数字还在不断更新)是个较大的数目,但却远远少于目前2.6亿的网站数量,而这其中有1亿个网站是活跃着的。第二,正如智能手机用户所知,要保证现行的应用程序持续运作,就需要定期的用户干预:升级及基于设备的重启,这也是一个长期的困扰。第三,应用程序是在设备上运行的,不同于只需一个浏览器或一个HTML引擎的网页,一个应用程序的不同版本必须建立在它所运行的设备基础上。最后,由于应用程序针对特定设备,它们不易在不同设备间转换。例如使用智能手机GPS 寻找方向的用户很难做到只将手机放在车内,就可以将该功能移植到车载系统中。
在 IDC 发布的《智能手机网络》报告中,John Delaney指出,鉴于应用商店模式可能只是一个过渡阶段,最终会与浏览器模式融合,“应用程序和浏览器体验将随时间推移而逐渐融合”。事实上,这一融合已经在循序渐进中开始了。内容供应商已经开始转向HTML5来开发基于网页的虚拟应用程序,以此来取代苹果引领的应用商店模式。这些虚拟应用程序只是通向云计算应用的网站切入点。用户只需要下载界面,升级是在内容供应商的服务器上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