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骏虽然与其他产品一样,也是取自通用的平台,但在上市之前,SGMW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及成本来打造它,而经销商也积极地到二、三、四线城市布网络。
相对于宝骏对SGMW的重要性,其他的合资自主产品很大程度上,是作为企业的政治任务,因为不搞合资自主拿不到新的生产基地,高层得不到政绩,就硬着头皮搞合资自主。
正因为本身并不是带着热情去干,无论是厂家还是经销商,都只是将其作为一个现有业务的补充,真挚可以说还带有一定的风险性。
而与高利润的合资企业本身产品相比,合资自主品牌集中于中低端,产品附加值低很多,无论从厂家还是从经销商的层面来看,都不愿意将主要的资源和精力放到利润低的产品上。这也导致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本应分网的合资自主品牌因为经销商不愿意扩大而无法分网,本应进行针对中国消费者改进的,企业也不愿意大投入去改进。
“总的来说,两支队伍的状态完全不同。”钟师分析,合资自主不同的市场表现完全能得到解释。
防止“鲶鱼”变“鲨鱼”
“相对自主品牌企业,合资自主具有合资企业供应链、品牌和品质优势,助推国际企业更全面渗透到各层级市场,使自主品牌处境越艰难。”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副总裁沈军认为,合资自主很可能成为吞噬自主品牌市场的“鲨鱼”。
虽然从目前的销量上看,除了宝骏的销量比较大,其他产品不足以影响到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但在自主品牌厂家看来,合资自主仍然有其自身的“威力”。“我们经常研究合资自主品牌。”某自主品牌高层告诉记者,合资自主就是投在自主品牌池塘里的一条“鲶鱼”。
自主品牌在十几年的发展中,已与合资品牌处于井水不犯河水的状态,合资品牌集中在中高端而自主品牌集中在中低端,本来,两者之间各得其所,各自按照自己的轨迹发展。
自主品牌通过在低端市场的积累,不断改进,逐步向中高端转型,合资品牌为了抢占市场空间,也会使产品价格往下探,但因为合资产品和自主品牌产品本身在成本上的差异,两者之间总是能找到各自的市场。如同样是8万元的一款车,自主品牌必然尺寸和配置都要高于合资品牌,而消费者也会根据不同的需求来选择。
不过,合资自主品牌出来以后,打破了这种格局。
“相当于自主品牌刚诞生时,搅局合资品牌一样,虽然不在一个竞争层面,但自主品牌的出现,却使合资品牌的价格下探。”上述自主品牌企业告诉记者,他们感觉合资自主产品也是如此,虽然并没有公然直接与自主品牌竞争,从定位上看,合资自主由于采用合资公司体系打造,且也同样要缴纳技术转让费,定价相对会比自主品牌企业更高,但是由于其价格是目前自主品牌产品的主流价格区间,合资自主产品的出现,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必然会拿合资自主的产品与自主品牌产品去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