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茶花汽车”(全名昆明茶花汽车厂)高价出售的消息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据媒体报道称,长安、福特与杭州市政府在该次交易中出价高达约4.5亿元人民币。
6月3日,记者致电杭州市发改委及茶花汽车厂办公室核实此事,但未能与对方取得联系。截稿前,记者致电中国长安方面人士,对方否认收购“茶花汽车”一事,并称杭州工厂获得生产目录与“茶花汽车”无关。
“茶花汽车”资质出售的传言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年初,沃尔沃国产项目推进之时,就有消息人士向汽车商报透露,吉利就试图以1000万元的价格收购“茶花汽车”。
上述消息人士表示,2006年发改委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并规定“汽车生产企业兼并其他汽车整车生产企业为分厂的不受建设分厂有关条件的限制”,在这种的政策背景下,“茶花汽车”的价码从半年前的1000万到现在的4.5亿元,身价暴涨45倍,并不奇怪。
当前,一汽、上汽、长安这种内部都不乏“壳资源”的企业都在从外部寻找资源,对于正试图建立新合资企业的奇瑞、吉利等企业来说,那些被人们遗忘已久的“壳资源”企业更是“稀缺资源”。
稀缺“壳资源”
2011年,沃尔沃国产项目“准生证”问题让“茶花汽车”这家云南昆明的汽车制造企业,出现在媒体视野上。据前消息人士称,在此次长安福特出手之前,大众汽车也曾出价1亿元人民币收购“茶花汽车”。
“茶花”是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在云南名噪一时的茶花汽车制造厂所生产的汽车品牌。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茶花130轻型卡车、中巴车等轻型系列汽车也曾畅销一时。除了国内市场,“茶花”在边境贸易市场也颇受欢迎。
上世纪80年代,“茶花”获得国家相关部门授予的组装、生产汽车底盘以及自主生产和销售汽车底盘资质的牌照,即使现在,云南省有此资质的企业也不过3家。第一辆茶花汽车诞生后,企业陆续又生产出十几个底盘类型,并据此生产出单排座、双排座、标准、加长、厢式、自卸等十多个种类的汽油、柴油车。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是茶花汽车最为繁盛的时期。90年代末期,货车市场开始萎缩,茶花牌也开始陷入“勉强维持”的阶段。
2008年,“茶花汽车”的母公司四零三实业有限公司开始改制,并于2010年1月被云南建工集团收购。
4月27日,茶花汽车在工信部发布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正式被宣布注销汽车生产资质。几天后,有业内人士分析,此次长安福特能够在杭州获得生产目录,其运作方式应该是由长安的关联公司或子公司出面收购了茶花汽车并借此注销掉了茶花的生产目录,随后长安福特才在国家有关部门申请到了杭州工厂的生产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