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利集团正式公布其营销架构调整的细节,这或许是自主品牌积极应对市场颓势的又一个信号,今年前四个月表现并不好的自主品牌在市场表现不好的现状下,频频做出“调整”,而更激烈的市场竞争正趋白热化。
整合资源 向三四线市场延伸
此次吉利汽车营销架构调整的方式重点将原来的三个子品牌汽车营销事业部整合成区域营销事业部,各区域营销事业部在各自的区域内负责三个子品牌的宣传及销售工作。亦即“纵队变横队”——架构调整前,帝豪、英伦、全球鹰三个品牌各自分管旗下产品在全国的销售,是纵向管理;现在将三个品牌事业部调整为北部、中部、南部三个区域营销事业部,形成横向管理。
据凤凰汽车了解到,伴随着营销结构的调整,吉利原全球鹰、帝豪、英伦三个品牌事业部总经理南圣良、黄海涛、张洪岩先生将分别担任南部、中部、北部三个区域营销事业部负责人。集团副总裁、销售公司总经理刘金良表示:“新的结构,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深入了解区域市场,还要对三大品牌资源进一步整合利用,在坚持原先三大品牌不同的市场定位的同时,平衡可利用资源,使之更为精准的投放在不同地方市场。”
吉利汽车营销架构调整变化图
横向调整的最大好处在于增加了销售人员整合利用资源的能力,包括区域经销商资源、车型、商圈、广告宣传费用等。刘金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只有组织下沉了,人员才能下沉,有利于更加精细化的操作。此次调整是吉利营销管理模式的完善,是渠道下沉的具体步骤。”渠道下沉,目标直指潜力巨大的三四线市场。
同时,三大区域的并列营销模式,也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到公司内部以促进各事业部相对独立的运营发展。对于不同区域的消费者,企业对品牌和产品进行再定位,会使之更加精准的投放市场,更加适应市场需求,有利于使产品更加具有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自主品牌车企频频“大调整”
近期同样在做战略调整的还有长城汽车,销量的增长以及消费群体的不断扩大,促使长城汽车必须进一步完善内部架构,以强化管理层的决策效率和提升企业的体系竞争力,于是更趋向扁平化管理的“中心制”应运而生。
改革之前,长城汽车推行的是部门制,但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部门制就会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限制,因为这种制度并不利于提高部门间的沟通效率,同时还容易滋生官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