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正在试图修正曾经踌躇满志的多品牌战略,将“从追求产品数量转变为追求产品竞争力”,作为实现“短期3%,中期5%”利润目标的发展策略。此次人事调整表明,这个从做“加法”到做“减法”的过渡已经从研发、生产环节进行到了销售环节。
去年下半年,奇瑞将同时进行的140个研发项目削减至30个,并对研发部门进行了重组。
业内人士认为,奇瑞之所以缩减研发项目,主要原因是财力不支,其次是随着市场环境的转变,只要推出车型就能赚钱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因此公司不得不改变战略。根据某媒体报道,目前奇瑞汽车总负债超过300亿元,其中流动负债超过200亿元,资产负债率常年超过70%,而在2020年前奇瑞将有接近300亿的资金缺口。
同时,为了避免企业内部不同事业部对资源的争夺,奇瑞汽车也进行了品牌管理架构的调整。调整后,旗云汽车销售业务也将并入奇瑞汽车销售总公司。张志勇认为这是奇瑞在品牌和销售环节进行的第一个“减法”。2010年,奇瑞公司为了推进多品牌战略的实施,对当时的公司组织架构进行大幅调整,随后成立的“开瑞事业部”(微车)、“威麟事业部”(商务车)、“旗云事业部”(经济型乘用车)和“动力总成事业部”。2011年上半年,“威麟事业部”的取消,让整个事业部的战略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按照当时奇瑞官方的说法,取消“威麟事业部”只是资源的“再整合”。不过,今天“旗云事业部”的取消,基本已经表明事业部制度出现根本变局。
他肯定了产品和品牌数量的策略在奇瑞汽车早期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几乎每一款车型都能保证每年4万台以上的销量。从2001年到年销量30万,奇瑞只用了5年时间。奇瑞研究总院院长沈浩杰说,那时开发出一款车型“不用担心它不赚钱”。这也导致了奇瑞在研发过程中偏重于更快更多地开发出产品并投向市场。但是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发展,产品质量越来越成为汽车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这时候奇瑞汽车的多品牌战略已经不再适应市场发展。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表示,品牌建设是一个困难的事情,奇瑞汽车对 “多品牌”战略出现的问题也一直在修正、调整。经过一年多的讨论和梳理,奇瑞汽车将在6月底公布全新的品牌战略,届时将对现有品牌及产品进行重新规划梳理,而此次大规模的人事调整是奇瑞整体品牌战略的第一步。
“奇瑞们”的高端路
张志勇认为,在自主品牌战略转型的道路上,奇瑞是最为高调地打出向高端品牌转型的企业。然而在转型过程中,由于企业自身发展对于资金的迫切渴求等原因,奇瑞把对高端品牌的建设重点放在了提高价格、而非提高自身产品竞争力上。他指出高端品牌不是公司命名一个高端品牌的名称,然后给予更大排量的产品,再给予一个更高的价格。什么样的产品才是高端产品?不是排量大,也不是价格高,而是品质高,服务优这些特点长期在市场中的印象积累。真正的高端品牌与产品必然不是公司所指定的,但肯定是市场消费者所认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