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零部件企业基本上都在中国市场实现了生产的本土化,有一些企业也实现了人才的本土化和技术的本土化。然后,吸纳对中国市场有丰富认知的管理人员也是跨国企业本土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关键要素。加强管理人员的本土化结构,能够有效的帮助公司实现“决策”的本土化。在汽车流体件行业,邦迪汽车是个很好的例子。邦迪中国的管理层全部由中国本土人才组成,决策层以本土化的营销模式与各大整车厂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整车企业的汽车零部件集团:获取核心技术,扩展体制外业务
· 通过海外并购获得真正的核心技术能力
中国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中提出,对“关键零部件技术实现自主化”,国家将在今后三年出资100亿元作为汽车企业技术改造与技术提升的专项资金。在政策和市场需求推动下,一些国内整车厂相关的汽车零部件集团把海外收购视为得到核心技术的路径。博斯公司认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短期内难以形成全面的自主研发能力。技术升级需要完成技术、人才、经验及资本积累,在这几方面,绝大多数国内零部件企业还远没有完成。通过海外收购方式迅速提升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不失为一个好方法。零部件企业进行海外并购,把国外企业的技术拿来为我所用,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快速发展。同时,零部件企业的国际化也可为整车企业的国际化提供支持。
比如,延峰伟世通(华域汽车与伟世通的合资公司)原定计划收购美国伟世通公司全球内饰业务,这次收购会为延峰伟世通带来超过40亿美元的销售额和分布于全球16个国家的60多家工厂。尽管最后这次交易没有成功,但也成为了中国零部件集团朝全球性汽车供应商迈进的一次有价值的尝试。
· 为本集团配套到独立发展模式
上汽集团、东风集团、一汽集团等国内的企业集团都拥有零部件企业,比如上汽的华域汽车,东风汽车的富奥汽车,一汽四环等。他们目前主要为本集团的合资品牌和本土品牌提供零部件产品的配套。例如,华域汽车2010年70%左右的营业收入来自于上汽体制内的整车企业。然而,由于体制内的销售额有限,各大零部件配套企业也开始拓展独立发展的模式。华域汽车提出了“零级化,中性化,国际化”的战略,从而打造集成度高,中性化零部件供应链体系,积极拓展上汽集团以外的客户。海外市场上,华域汽车的内外饰业务已进入了欧洲、美国、澳洲及东南亚地区,并正在筹建海外客户中心,全力拓展国际市场。另外,富奥集团也通过与跨国公司合资,打入了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东风神龙、北方奔驰等体制外的领先整车企业。目前,东风集团也在积极寻找合适的伙伴,帮助其拓展神龙、尼桑、丰田以外的新业务。
本土零部件生产商:实现全球化战略,优化管理体系及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