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汽配观点

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演讲

发布日期:2012-12-17 浏览次数:1324
中国汽车配件社区网讯: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演讲
      陈伟鸿:第一位演讲嘉宾大家对他非常熟悉,他是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 委员长,也是一位非常著名经济学家,同时也被大家称作中国风险投资之父,他就是成思危先生。今天他给我们带来演讲的主题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破解实业困 局”。掌声欢迎成思危先生。

      成思危:各位嘉宾,各位朋友,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大家都很关注中国经济的情况。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今年中国经济是处在下行的状态,从去年的9.3,这是统计局 最新更正的,原来是9.2,从去年的9.3到今年一季度的8.1,二季度的7.6,三季度的7.4,大家很关心今年怎么样,但是我觉得今年完成7.5,按 照政府工作报告提的,应该是没有悬念的。因为一方面从11月份的数据来看,有喜有忧,PMI已经超过50%,不管是汇丰的还是其它的。另外,外贸是下降 的,但是总体来看,还是喜大于忧。另外一方面,说句实话,即使四季度比三季度下降,下降到7.0,全年也可以到7.5,这不是一个主要问题。

      对明年的估计,大家可能觉得明年应该可能比今年好,有的人估计8%,甚至提出9%。我个人的看法,如果到9%,就说明我们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 构方面做得不够。所以,我认为应该按照十二五规划里定的7%,为什么定7%?就是因为转方式、调结构,真正把发展的立足点转移到效益和质量上,必然有一个 阵痛,要淘汰落后的、过剩的产能,必然会有阵痛,培植新的产业也需要时间。所以,我认为我们不要过分地去重视追求GDP。GDP是经济活动的结果,而不是 非常严格的指标,它只是一个指导性的指标。另外,GDP只代表经济发展的速度,并不代表经济发展的质量。

      今天我想结合实业重构的问题,讲一讲怎样能够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首先一个问题,大家会说,什么叫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用什么来衡量。国民经济核算有两个体系,一个体系叫MPS体系,就是物质资料生产体系,一个体系是 SNA体系,就是国民帐户体系。MPS体系是计划经济时期常用的,因为它只包括物质材料的生产,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里的商业等传统服务业。 SNA体系包括了非物质资料生产,包括金融、房地产交易等等。所以,我认为衡量是不是可以用MPS在GDP里,SNA在GDP占的比重来看实体经济的比 重,我认为大概还是可以的。

      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很重大的原因就是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实体经济比例下降。从1980到2010年,实体经济,MPS算出的GDP占整个GDP的比重, 从81%下降到42%,也就是说实体经济创造的GDP还不到GDP的一半,看来是有问题的。所以,美国现在一个在去杠杆化,一个是实体经济从海外回归,包 括苹果有部分实业回归,当然也不那么容易,因为有成本等等问题。中国的情况怎么样呢?我们也做了研究,从1980年到2010年,实体经济的比例从87% 下降到70.5%,从一方面来说是正常的,因为原来是计划经济,现在市场经济发展,金融等等发展,GDP里实体经济比重下降,这也是必然、合理的。但是另 外一方面,我们要注意不能太快,要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我估计2020-2025年间,实体经济比例可能会到65%左右,至于65%是不是最好的,我不敢 说,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是起码我们要保持实体经济一定的规模,这恐怕是必要的。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们怎么来提高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呢?从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来看,可以把发展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资金、劳力增长造成的增长,一部分是综合要 素生产力TFP造成的增长。TFP包括技术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以及管理的改进等等。我们国家在过去,特别是在2000年以后,对投资促进增长的依赖逐 渐在增大。我们有一个数据,投资增长1%,能够使GDP增长多少,一般叫弹性系数。我们计算了一下,90年代,弹性系数大概是0.73平均,2000年以 来,这个数据只有0.5多一点点。这样来看,投资确实增长过快,因为按照一般来说,即使发展中国家,这个数也应该在0.7以上,发达国家甚至在1以上。我 们现在是0.5,太低了,这就说明什么呢?说明投资增长过快而造成了很多问题,比如说产能过剩,24个产业部门,有21个产能过剩。比如说库存积压,现在 去库存化的过程还没有完成,希望明年能够完成。库存积压在GDP里反映不出来,用的是生产法计算出来的GDP,生产出来就算。再一个是投资效益的下降,还 有环境问题等等增加。这些问题是我们必须要注意,不能过度地依赖投资,所以,十八大报告提出来叫做保持投资的合理增长,这是对的。至于什么是合理?

      我个人认为,起码弹性系数应该是0.7以上,就是投资不应该超过GDP的增长太多。

      再一个,要提高综合要素的贡献,最重要的是要努力去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欧债危机发生很重要的原因,是像希腊、葡萄牙 这些国家没能够创造足够的财富,来满足政府的高支出,社会的高福利,个人的高消费,所以,只能借钱,又还不了,借新债还老债,一旦发生全球金融危机,没有 人借给他新债,马上问题就暴露了。我们也算了一下,第二产业每人每年创造的增加值,希腊大概是德国的二分之一,葡萄牙大概是德国的三分之一,而他们的社会 保障水平和人民消费水平基本上和德国一样,怎么能够支撑的下去呢?所以,不提高劳动生产率,不增加创造的社会财富,是没有办法提高整个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整 个社会发展质量的。

      中国也算了一下,第二产业从业人数大概是两亿人,2010年创造了18万亿人民币,大概是9万人民币一个人每年的增加值。这9万,政府通过税收拿一部分, 企业要留一部分再生产、还贷,个人拿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是社保水平比较低,收入水平也确实比较低。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得要提高劳动生产 率,通过创新,不断地增加我们创造的社会财富。当然,有一个要更加合理的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分配财富的问题。第二个问题,一定要解决好怎么依靠综合要 素生产率,依靠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依靠技术进步,依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依靠加强管理等等,要在这些方面下更大的力量,当然,这些方面也是需要投资

      但是我们应该在这方面下更大的力量,才能够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够提高每个人创造的社会价值,才能够使得这部分价值能够更好地分配到社会每个人身上。这是我讲的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发挥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有力的促进作用,防止它的破坏作用。我在1999年发表过一篇文章,叫虚拟经济金融危机,提出来虚拟经济是从实体经济 中产生,又反过来作用于实体经济的,所以它有寄生性,类似于电脑软件,没有软件,硬件是没法运行的,虚拟经济没有金融是没法运行的。但是反过来说,没有硬 件,软件就一钱不值。我们的问题是中国还是要发展金融这种虚拟经济,但是我们要注意保持金融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我们应该发挥它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防止 它的破坏作用,现在来看这个问题要提到日程上,特别是金融如何能够真正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我们的资本市场如何能够做到扶优抬劣,让真正好的企业获得更多 的融资,而且是成本更低的融资,促使他们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我个人认为,炒股是不能创造社会财富的,但是可以通过支持好的企业,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来间接地创造社会财富。所以,我们的银行在贷款投向方面,资本在扶优抬劣方面都应该思考这个问题。

      同时,还有一个担心的问题,就是现在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的太快。我们的货币供应量近年来多半情况下M2的增量超过GDP的一倍。M2的总存量已经是90多万 亿,几乎和欧盟相当。这么多的多余货币,是危险的,因为大家知道,货币供应超过实体经济的需要,就有造成通货膨胀的危险。前两年大家已经看到通货膨胀的抬 头,今年因为经济下行,通货膨胀相对低一些,还有一个原因,现在市场上货物充足,所以看不到,没法炒这些货,但是如果某个商品出现紧缺,马上就会出现人为 的爆炒,抬高价格的现象,前几年的大蒜、绿豆、白糖、大葱都是这样的,所以,网络上挑战,“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向前葱”,为什么?因为有多余的钱, 一旦出现缺口,就会出现炒作。所以,我们要保持货币合理地增长。其实央行有一个公示,货币增长率应该是GDP增长率+CPI再加上两到三个百分点,这是央 行的经验公示,现在确实超过了。

      还有一个问题,怎么能够及时调整货币的供应量。我们看到美联储采用的手段就是公开市场操作,在国债市场上公开市场操作, 我一直主张要用这个办法,我在任的时候,人大已经通过国债发行量从总额控制改为余额控制,这就对调整国债合理的期限结构提供了一个条件。而美国纽约联储通 过每天公开市场操作,根据市场上的货币情况放出货币或者收回货币,就是卖出国债或者买入国债,来调节货币的供应。现在央行在票据上有公开市场操作,但我觉 得国债市场可能更加重要。今天因为时间关系,还有几位嘉宾,我讲三点意思,因为关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我在财经峰会上讲过,今天不讲了。第一点就是要保持 实体经济在整个GDP里占主要的地位。第二点,我们要适当地减少投资增速,而把重点转移到全要素生产率上来,转移到提高劳动生产率上来,从GDP崇拜转向 劳动生产率崇拜。第三点,要发挥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我们的金融要和经济协调发展,金融要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我们要防止货币的过量供 应,防止产生影响金融稳定的各种因素。

      今天因为时间关系,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