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由聚汽网、卡斯夫奖组委会联合主办的2020 中国长三角汽车后市场产业高峰论坛暨2020卡斯夫中国行(浙、沪、苏、皖)活动在南京世纪缘国际会议中心圆满落幕。在分享环节中,我养我修、坶浮尔创始人任晓鸣为到场嘉宾带来《修配业“ 最后一公里 ” 》的主题分享。以下为主题演讲部分实录内容,与您分享:
今天上午和下午嘉宾的演讲和对话,对坐在观众席聆听的我而言是一种享受,我每月站在台上培训课时都不会低于四十课时,所以讲今天真是享受。
刚刚结束的嘉宾圆桌对话在谈汽后市场赛道,非常精彩。通常我在诸多场合一般是讲维修企业,讲维修企业的专业问题和核心业务定位。今天,我也要换一个赛道,给大家说一说修配业的“最后一公里”。
在过去的几年里,“最后一公里”是供应链平台在讲效率提升,一个很流行的说法。“修配业最后一公里”可能还是第一次有人这么说。于供应链企业而言,设置前置仓也好,设到维修企业的一条马路上去也好,还是在很多的有规模的店的旁边也好,那么这个“仓”对于供应链而言它就定义的是“最后一公里”,对于我们维修企业而言也是“最后一公里”。
01.
汽配服务门店终极任务:送货服务
汽配服务门店终极任务是送货服务,在这里先来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案例。7月份的时候,我在义乌持续培训有一周时间,结束培训后我去走访了某供应链平台的三个区域的服务商门店,在到访三家门店之后,所有人给我的表达都是——我们哪里是连锁汽配店,我们每天都在送货,就是一个送货的。
第一点,核心想表达的是什么呢?仓储,等于我们为维修企业建立了一个仓库,我们去为它送货,然后我们作为供应链平台的一个窗口,送货就成了唯一的服务。我们作为供应链或汽车配件连锁,除了仓储以外,除了送货以外,我们还具备什么功能呢?这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一个问题,这个关系到维修业核心定位和它的生存。
02.
维修服务门店终极要求:即时送到
第二点,从维修服务门店角度,对于产品需求和应用,它的终极要求是什么——及时送货。
供应商的门店或仓库满足了一公里送货,这些年下来维修企业的经营状况又改善了多少?仓库建到家门口甚至在自己厂里,我们无需根据应用产品作出选择,也不用去掏钱选择自己满足专业的产品,汽车零部件不是消费品,它是工业产品,工业产品的属性是产品应用技术。
我要一个空气滤清器你就给我送一个,第一考虑的条件就是你的价格好不好;第二,你能不能够及时给我送过来。第三,送来的空气滤清器跟我拆下旧的外观和尺寸是否一样,一样就装进去就OK了;根本不会去考虑空气滤清器品质是否能够满足发动机的使用和应用。那么,基于这样的供应链经营模式,效率的提升对维修业而言无疑是一种伤害。
03.
核心业务决定生命周期
第三点,核心业务定位、业务流程、业务结构决定你的生命周期。
当我们的供应链把仓库建到你的门口以后,你把自己定义为“零库存”效益,我们就无法去做核心业务定位。那么当你无法去做定位以后,你出现的问题就是“有一送一”,就是我缺一个东西你就给我送一个,我们通常讲它的生命周期是很短的。”有二送一”,它讲的就是我有50%的高频易损件库存,其它都要也随叫随到,这样的维修门店生命周期一般。”有三送一”,就是我们所储备的和选择的一些专业产品储备是根据核心业务定位来做的,剩下中低频产品和技术件送货,来满足专业维修的需求,这类专业维修生命周期就会长。
04.
选择性投入决定产出
第四点,选择性投入决定它的产出。我从2018年开始研究全中国的维修企业核心业务定位问题,大部分的企业基本上是没有定位的。尤其是最后一公里以后,就导致了我们更加没有业务定位,这是恶性循环。
05.
送货属性与消费属性
送货也有需求特性,我们作为一个修理厂,我们对易损件有要求、有需求,我们对技术应用也有要求和需求。那么我们消费的特性是什么,就是要有选择性。对于修理厂来讲,你要满足何时送到就成为了第一需求,而送到以后,只要外观相同,和旧的是不是一样的,它是否能够满足车的状况来应用,然后其次是否符合我们的价格,甚至价格都无所谓,在这样的前提下,质量与应用就成为了次要。
06.
美国汽后四大连锁产品策略VS中国汽车后市场修配服务业产品策略
我们来看看美国的四大连锁,它对产品的策略第一是好,第二是更好,第三是最好。同样我们也来看看我们中国的各大汽配连锁,以及我们的汽配供应链它对产品的选择,第一是价好,第二是送好,第三是卖好。我们知道中国产品资源很优越,产业严重过剩,产品的专业性和产品应用技术很缺乏。
07.
美国汽后四大连锁员工培养策略VS中国汽后市场修配业员工培训策略
我们再来看看美国汽后四大连锁员工培养的策略,一是技术,二是服务。我经常在很多场合讲,我们中国维修企业对服务的理解是有一定的偏差,我们始终认为端茶倒水、微笑,以及宽大的休息室、按摩座椅这些都不是维修企业的服务。
就技术层面讲,美国的四大连锁也好,包括美国市场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在立法层面也是强制的,一是技术,你要懂技术,你要懂专业,二是技术服务和诊断服务。再看一下我们中国,中国更多是一种形式上的培训,更希望来很多的培训公司替我们的员工打鸡血,然后培训更多的营销内容。就员工素质方面而言,中国修配业非常重视搞团建活动、营销的PK活动,忽视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培训。
08.
重视专业技术和产品应用
接下来我想给我们中国维修企业一点点建议。第一,我们一定要重视专业技术,第二,我们要重视产品的应用。就专业技术层面已经形成壁垒,突破壁垒重建标准,然后我们再去寻求“去专业技术化”。很多人说我现在已经在建标准了,我说今天中国市场,中国汽后业这个行业本身就没有标准,产品也没有标准。对此,我非常希望我们维修企业要更加重视专业的技术和产品的应用,一定要多多培训培养我们的员工。
09.
数量规模VS单店规模
供应链效率提升的背后,是数量规模还是单店规模,它与维修门店规模有着密切联系,数量规模适合碎片化小维修店满足送货服务,相反,单店规模大的更适合于大型维修门店,其功能更加完善,服务半径可扩展到5-10公里范围,及时配送中低频以下产品。
如果你是一个汽配连锁门店,你有相对的规模和功能,并不是你把一个店拆成十个小仓,那个仓所有的员工就是一个送货员,这样是无法开发更有价值的、更有规模的一些维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