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确立动力电池内部标准
据报道,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上海研究中心日前宣布,将对大众公司旗下的包括大众、斯柯达、奥迪、西亚特、宾利、保时捷、布加迪、兰博基尼等所有电动汽车的品牌和车型,在全球范围内都将采用同样的电池模块设计,并很有可能会在中国进行采购。大众的这一决定,将意味着其旗下所有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所包括的品牌将会采用同样的电池标准模块,而这或许是目前全球首个汽车巨头的动力电池标准。
在此前11月份的上海动力电池亚洲论坛上,大众就曾表示“必须要在提升电池性能上下大力度,这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唯一出路”。很显然,德国大众抓住了整个电动汽车的“核心”,并已将其未来的战略着眼点放在了动力电池的标准化方面,并已经确立了其动力电池标准。
或是受此消息影响,大智慧锂电池板块指数29日收涨1.95%,锂电池概念股 六国化工收涨5.15%, 西藏城投收涨4.97%, 九九久收涨4.79%,但锂电池制造商 赣锋锂业仅录得2.5%的涨幅, 天齐锂业仅收涨1.81%,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仅上涨1.54%。实际从事动力电池研发与制造的生产商的股价表现有些“差强人意”。
中国应抓紧制定并出台自己的国家技术标准
尽管中国早于“十五”期间就已经开始了电动汽车相关技术标准的起草,自2009年国家出台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以来,中国关于电动汽车的标准体系的构建,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国人关注的焦点。但是,在目前中国本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工业偏处弱势,日系、德系、美系等汽车厂商处于市场强势的汽车产业分布格局下,隐身于 上海汽车、东风汽车集团、一汽集团等国内汽车制造巨头背后的日系、德系、美系等国际汽车厂商对中国电动汽车标准体系构建的博弈,也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
在国内汽车巨头之间、以及国内汽车巨头与国际巨头、以及国际巨头与国际巨头之间的利益博弈,在相当程度上左右着中国的电动汽车技术标准体系的构建,包括与电动汽车相关的核心零部件技术标准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