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华创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也同意上述观点,它还指出,这种长期性的政策将会极大的提升包括汽车制造、汽车零配件等方面的技术和产量,长期来看,对自主品牌汽车的消费也会带来极强的刺激带动作用,从而在未来十年内催生1到2个世界级的汽车和汽配品牌。从目前的市场行情来看,由于我国目前公务车采购的对象60%以上是合资品牌,因此,从短期来看,这项即将实施的政策将会对包括上汽在内的合资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对于长城汽车、江淮汽车等等自主品牌可能在各自细分市场中最大受益于公务车采购政策。
这份带着明确意图的“公务车选用车型目录”有着强烈的排“合资”倾向,早在2011年11月底,国家工信部就发布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规定“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发动机排气量不超过1.8升,价格不超过18万元。”这份关于公务车采购的新政策被业界称为“双18”新政。对此,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饶达语饶达表示,“双18”新政限制公车采购比较明显的一闸,淘汰了合资企业众多有竞争力的B级车。另外一道限制合资企业的“暗闸”,是新政中规定“近两年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均不低于3%”。鉴于此,目前国内合资企业都达不到细则规定的这个申报目录企业的条件,因此公务车新政实施后将明显增加对自主品牌企业的采购数量。
一份来自非官方的调查显示,公务用车目前最常见的品牌中,“奥迪”占比最高,占56.8%,其次是“大众”品牌,占比29.6%;“奔驰”和“宝马”分别有4.6%和2.3%的选择,人们印象中的国产品牌公务车只有“红旗”。一位来自大众奥迪的工作人员也证实了这份数据的准确性,他透露,“政府公务车在奥迪目前总销量中所占的比重接近20%,奥迪更是在政府公务车中占据极大份额。而一旦“新公务车选用目录”出台,将宣告豪华车品牌在公务车采购领域告终。
除了政策支持国产品牌之外,国产车与合资车最大的竞争优势就是“标价”。公车采购标准提高之后,一些合资品牌的B级车很难满足采购标准,豪华车品牌想降低身价也是难上加难。北京的一家奔驰经销商略显无奈的说,一方面,豪车车商不会推出更低价格的车型,这对品牌形象会有折损;另一方面,以当前“双18”标准,奥迪、奔驰也生产不出18万元的B级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