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汽车,造好车,一直是浙江人的梦想,杭州、金华等城市都在造整车,而宁波的定位则是,利用自己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重点做精做强整车和零部件制造业,延伸汽车产品的产业链,打造“东方底特律”。
今年1月,一期总投资117.59亿元的上海大众项目在杭州湾新区动土,当时杭州湾新区相关负责人如此预测:“上海大众的落户,必将带动这些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
全球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巨头万都公司是第一批入驻园区的汽配企业之一,该公司总经理董昌陈向记者勾画了公司的未来:“一期厂房3万平方米已经投产,二期马上就开工;计划今年销售15亿元,2015年可以做到40亿元左右。”
正如预测那样,“大众”就像一条鲶鱼,游进了宁波杭州湾新区,也带来了鲶鱼效应:韩国万都、法国弗吉亚、美国伟世通等一批高端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加快开工投产,国际汽车产业园雏形初显,并在南北分别规划了慈东分园和宁海分园。预计到2015年,整个新区的汽车总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
就在3月7日,上海大众宁波基地供应商园区暨宁波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在上海举行推介会,首批30个项目当场签约,其中全球汽车行业百强企业投资项目7个,涉及汽车内外饰、汽车底盘、汽车电子电器、汽车物流等门类,总投资达48亿元。
药方:本土汽配企业转型忙
春节上班以来,宁波华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副总裁曹大昌一直在车间里忙碌着。该企业距上海大众项目车程不到10分钟,上海大众汽车使用的门把手中,80%的产品来自华德。
“时空距离缩短了,成本也降低了,技术也可以同步开发。”曹大昌说,“‘大众’落户杭州湾新区,配套的物流成本下降了15%,更重要的是安全储备量也低了,部分产品甚至可以做到‘零库存’。”
即便如此,曹大昌依然十分紧张,“大众”倒逼着他的企业转型升级,今年华德技术创新主攻项目之一就是门把手电子模块化,同时还将尝试做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启动电机。
在龙头企业补齐关键零部件“短板”的同时,中小汽配企业也没有闲着:在宋杰的办公桌上,一本TS16949品质手册被翻得泛黄破旧。眼下,作为轻飞特拉索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杰正忙着对现有的质量体系查漏补缺,向更高目标--TS16949进军。
“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在2002年公布的汽车行业生产件与相关服务件的质量体系要求,几乎所有的一流整车制造企业都要求其供应商通过这项认证。”宋杰告诉记者,去年5月,他曾努力想进入上海大众的配套体系,但是吃了闭门羹,这让他意识到产品升级的紧迫性。他的野心就在是要通过升级提档,为大众等知名整车制造企业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