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环节保险费率的改革,以及整体维修环节的产能过剩。实际上,我认为现在维修要死一半,还要死一半。现在环评的提升,成本不断上涨,单位可维修车辆数下降,维修技术标准缺失,这是很严重的事。外企招人不惜代价,待遇都是最高,现在面试了很多。能进入我们法眼的真的不多,致力于一线主流品牌的培训经理水平都很让人担忧,更不用说修理厂。维修环节的理论水平和实操水平不是差一天两天。刚才领导谈到了这次去APEC展会,刘总也去了,他们问题也差不多。谈到了新四化的,电动化、网联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以后都两三千个修理厂,根本不需要太多修理厂。现在美国的修理工都是四五十岁,我们都是二三十岁。如果是共享化以后,可能车的使用率会提高,开的里程多了,维修的就多了。汽车维修一系列法规都在维护企业的发展。
付总给我的作业如何做渠道下沉,渠道下沉布局终端,灵活性的品牌运作,为什么要这样做?刚才讲了,做博世的人都不挣钱。不挣钱还有动力吗?每隔5分钟就有一个卖备件,为了两三块钱都可以闹。所以,一定要想办法规避。我们和快准探索了一条路。其次是制动产品不要关注产品,实际上中国是制造大国,单盘单片关注产品是没有用,要以项目拉升,以技术引领服务,要做一些增值的东西。优质产品加上技术服务,对我们来讲,作为全球制动产品的领导者一定要用标准缔造信任,用技术引领服务,赋能修理厂。
蒋仁海在,我必须用一页讲一讲。我们和快准服务非常多,雷贝斯托进中国比较慢,但这两年的势头非常好,每年都倍增。我们和蒋总探讨了很多,我认为双标的合作方案可以用雷贝斯托定制,这是为他的定制产品,他的要求和个性化和我的略有不同。这是产品和渠道一次紧密合作的案例,希望能够作为范例,很多品牌都和我商量看有没有借鉴的地方。这也是厂家和供应链品牌的深度合作,在当前的竞争下,这是竞争方式的探索。过去25年里定位非常精准,快准非常鼓舞人心,扩增产品线和渠道布局多非常好。
在汽配领域,没有说过去怎么样,刚才刘总说机会主义者,没有抓住机会点就要被淘汰,无论模式多新,或者不关注客户端的需求,就要被市场抛弃。所以,灵活的品牌运作,包括我们自己的品牌,传统渠道的竞争可能会起到差异化的作用。我也希望和蒋总的合作可以更上一个台阶。
这里主要是讲RBS制动安全项,这是中国首发。借助了NAPA的合作经验,培训项目引入中国,主要是结合实际情况,我们的实际情况就是修理工的水平太低。另外我们也是新兴的经销商,进入三四线城确实不专业,不能说拿钱形成通道,只能是一次性销售,如何形成回单和正向的循环渠道才是最重要的。为了深入终端市场,一定要把制动安全养护项目分两部分带到中国,从以前关注产品,关注渠道现在关注终端的。我们有一个on-site,就是在修理厂里做三级驻店,包括检测点、安装点和深度养护中心,为了保证使用雷贝斯托产品的客户可以大家一致的高品质的产品体验、品牌体验,我们必须要派出大量的人到终端做培训。以前靠区域经销商到下级,没有这样的能力也做不到。我们有流动培训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