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化4.0时代,你的角色是什么?
在之前举办的西湖峰会上,我所分享的内容主要是汽配企业出海相关。但是今天,我们不再局限于汽配的出口和出海,而是拓展到汽车后市场,乃至整个行业的全球化进程。比如在过去,我们普遍认为只有配件生产商能够出海,其实无论是从事工厂生产、配件连锁,还是提供汽车后市场数据软件服务,在全球化的大潮中,我们都能够有所作为。
深圳拥有众多发展迅猛的跨境企业,在这里,我经常遇到一些创业者,他们能够将看似微不足道的细分市场拓展至庞大的规模,实现1亿美金乃至2亿美金的业绩。相较于过去国内漫长的成长周期,借助亚马逊、eBay以及其他独立站等平台,涌现出了大量成功的企业案例。
那么,在全球化4.0时代,未来行业参与者将扮演何种角色?比如,作为供应商,要成为“智能供应链”的关键节点;作为品牌商,要抓住“本土化运营”的新红利;而作为投资人,要布局“跨境基建”,这是具备长期价值的。蒋仁海总以汽配连锁的身份拓展海外市场,我们应如何与这样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迈向国际舞台?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还蕴藏着诸多值得深入挖掘的机遇。一方面,中国的电商发展态势良好;另一方面,全球互联网渗透率参差不齐,亚马逊、SHEIN以及拼多多旗下的Temu等电商平台将继续全球扩张,这无疑是绝佳的机遇。
目前,我们观察到互联网上已有类似扬腾这样的企业,实现了数十亿人民币的销售额,但放眼全球,这一数额仍显得微不足道。电商领域仍蕴藏着巨大的红利机遇,尤其是在国外,互联网渗透率尚处于较低水平。以非洲为例,当前非洲正处于智能手机初步普及的阶段,许多民众仍在使用传统功能机,部分国家网络基础设施薄弱,有些则尚未完成手机的升级。而随着互联网渗透率的逐步提升,其中蕴含的商机值得期待。
❏ 传统外贸的发展与迭变
我们发现,身边随处可见的零食折扣连锁店,如好想来、赵一鸣、零食很忙等,这些品牌能在短短一两年内迅速扩张至万店,这是为什么?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其基础设施的优越性。凭借完善的基础设施,这些企业成功找到了合适的商业模式,每年都能实现飞速增长。再来看汽配行业,为何大家纷纷涌入?根本原因在于效率的提升。如今,许多基础设施已经搭建完毕,但我们尚未充分利用这些既有资源。
当前,汽车后市场生态中呈现出一种普遍现象,即各类业态正经历深刻变革。过去,企业主要从事简单的出口业务,而如今线上涌现出一大批新兴力量。这些企业从单纯的出口转向全面的出海战略,并逐步实现从线上到线下的拓展。以扬腾等为代表的公司,最初依托亚马逊、eBay等平台起家,在全球主要市场构建了完善的仓储、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后,必然会着手打造自己的独立站点。这些企业将拥有独立的流量、运营能力和稳定的客户群体,业务模式也将从以to C为主逐步拓展至to B领域。原本以to C为主的亚马逊,未来同样会涉足to B市场。
展望未来,这些企业的最大机遇在于实现线上到线下的深度融合。然而,线下拓展并非易事,尤其是在北美地区,面临着四大巨头的竞争压力。尽管如此,我们仍具备显著的价格优势,同时在产品反应速度和创新方面也展现出强大竞争力。这些正是我们的核心优势,也是中国企业的独特优势。另外,我们非常看好一个机会,那就是修理厂出海。目前,已经有企业开始探索这一领域,这将带动整个产业链走向国际。
除此之外,数字化工具同样关键。当前,数据库和各类软件在汽车服务与流通领域展现出卓越效能。无论是在东南亚市场还是欧洲,他们都对我们投以羡慕的目光,这源于我们拥有前沿的数字化工具,吸引了众多人士专程来华采购。实际上,随着行业各环节纷纷出海,整个生态系统正逐步构建成型,这将有力推动中国配件走向全球,因为我们拥有极高的运营效率。
❏ 中国电商蕴藏的结构性机遇
中国的电商领域已高度成熟,AI选品等方面有众多公司提供支持。若从电商领域切入,这一生态系统正日趋完善。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点需要关注。中国在电商运营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无论是运营还是交付,这一优势将愈发凸显。
从中国汽车配件出海的机遇来看,我们通过已投资的项目,如凌越,观察到其在抓住过往电商红利后,未来的主要机会反而在于海外布局建厂。1.0阶段是自建工厂开展电商业务,2.0阶段应采取自营与外协相结合的模式,3.0阶段则将一半的运营重心转移到海外,未来发展空间将更为广阔。
在汽车配件上市公司中,冠盛无疑是一个优秀的范例。在全球化4.0阶段,冠盛充分利用了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和成熟的有利条件,不断扩展产品线。其发展路径与之前分享的凌越颇为相似,同样是依据客户需求,持续拓宽品类。选择一个产品是关键,但更重要的是能否帮助客户扩展产品线。
此外,冠盛还积极在海外建设仓库,并推进本地化运营。因此,未来中国不仅有从线上走向线下的公司,也会有从线下起步的企业。这些公司将把经营重心逐步扩展至海外,进行本地化运营,并将中国的各类数字化工具赋能海外市场,这无疑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中国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新能源汽车,这个优势起来之后,会带动很多工厂,会带动相应的后装市场。
我与蒋总也探讨了非洲出海的可行性。四五年前,我曾到非洲考察汽配市场,并深入一线进行调研。在非洲,表现较好的产品是轮胎,因为轮胎属于大单品。此外,商用车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
在中国汽车配件出口中,商用车往往较少被提及,但这恰恰蕴藏着巨大的机会。原因何在?商用车的配件价格昂贵,且作为生产工具,其运行不容中断,即使价格再高也必须购买。目前,中国有大量商用车在非洲投入使用。这些车辆是如何抵达的?中建、中铁建等企业带去了众多工程车,工程结束后,这些车辆便留在了当地。因此,商用车市场同样值得关注。
从商业角度来看,商用车盈利速度更快,因其高昂的费用和较高的毛利率,作为生产工具的特性使其备受青睐。每个国家的市场情况各异,包括欧洲在内的许多地区,商用车相关产品的价格普遍较高,这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