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汽配观点

香港人为何不疯狂买车

发布日期:2011-02-28 来源:济南日报 作者:李铁 浏览次数:1344
北京的常住人口大约是香港的2.5倍,汽车数量却是香港的8倍多!700多万人口的香港,共有汽车约58万辆,而其中私家车不到40万辆。更值得注

北京的常住人口大约是香港的2.5倍,汽车数量却是香港的8倍多!700多万人口的香港,共有汽车约58万辆,而其中私家车不到40万辆。更值得注意的是,香港的汽车总量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变化并不大,多年来年均增长率都在2%以下。而北京,仅仅2010年,北京机动车增长将超过76万辆,一年增长就超过了香港的总量。

那香港人为何不疯狂买车呢?

港人不买车不是因为“贵”

我们常听到的另一个解释是,香港人之所以不买私家车,是因为用车费用太高:购车要交重税、汽油中有重税、停车费高昂,一个固定车位一个月要一两千人民币。

这种解释,有些部门是乐意听的,因为可以作为提高收费依据,把问题都推给收费太低。不过,以我在香港读书5年多的亲身体验和观察,香港人不疯狂买车的根本原因,并非用车成本太高,而在于香港的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很高,公交出行非常方便舒适,大多数人并不需要买车。

而北京人之所以疯狂买车,最主要原因也并非是收费不够,而是公交服务太差,市民不得不买车,以便将自己与糟糕的公共空间隔离起来,堵得再厉害也得买。

以我求学的香港浸会大学宗教与哲学系为例,教授与副教授总共有12名,有私家车的只有两位。香港大学教授的薪水属于世界顶尖之列,年收入在百万以上,并非是负担不起用车的费用,但大多数教授都没买私家车。我的两个硕士和博士生导师,先后担任过系主任,他们俩至今没有私家车。这显然不是因为用车太贵所能解释的。

香港公交的便捷

香港的公交服务是如何让人们不需要买车的呢?

首先是便捷。在香港,公共交通出行量占总出行量的90%,而地铁和城铁出行量达到公共交通出行量的40%。全香港近一半的人口居住在环地铁站500米的范围内,几乎所有常去的地方都有地铁到达,非常方便。中途换乘也很快,一般都在站内完成,很多是下车门对门就能换线。地铁口就有公汽站,出了地铁就能换公汽。

而反观北京,我也曾经在北京待过几个月,我就发现坐地铁换线路极不方便,换乘站太少,地铁各线路之间几乎没什么联系。一些地铁换乘站似乎也在挑战人的忍耐极限,从西直门站2号线换乘到13号线,经过数道楼梯后,上地面,再进楼梯和滚梯,距离长达千米。地铁出来换乘公交,有时候要走很远。

乘坐公交,也能有尊严

香港地铁人也非常多,但地铁公司的管理非常到位,为了防止拥挤和踩踏,在个别拥挤点会有工作人员维持秩序,分批放乘客进入地铁站。而高峰期香港地铁的发车间隔非常短,一两分钟就有一辆列车到达,拥挤的人群很快疏散。

如果你是在香港乘坐公汽,更不可能像北京那样挤成相片。因为香港的公共汽车严格规定了人数,不允许超载。

北京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一到公交站,就会发现黑压压的完全无序的人群,公汽也不按固定的车位停靠,车一来,一大群人都跟着车赶,然后拼命挤上车,场面非常混乱,令人望而生畏。
 

香港的公汽车况都很好,车厢干干净净。有了便捷、舒适、干净的公交环境,即使是衣着讲究的高收入人群,也不会觉得乘坐公交出行会弄坏自己的行头。

我听到很多北京的朋友说起买车的原因,都会提到一个词:“尊严”,认为在北京挤公交的过程中,很多人觉得挤掉了做人的尊严。我在北京的时候,几乎每周都会看到因挤公交而发生的争执甚至是打架,而我在香港5年多,仅仅只看到一次吵架而已,而且马上有警察到场调查。这可能就属于北京朋友所说的“尊严”问题。

或许,要让北京人不继续疯狂买车,最重要的不是靠高收费,而是要让市民能坐上“有尊严”的公交。(摘自2011年1月7日《时代周报》李铁/文)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