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访谈

董扬:中国汽车业的问题与不成问题

发布日期:2011-03-07 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浏览次数:2246
董扬:中国汽车业的问题与不成问题

董扬:中国汽车业的问题与不成问题
中国汽车配件社区网     引述: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作者:董扬
关于董扬:
中汽协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北京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机械工业联合会常务理事、北京市人大代表。他曾主持制定了全国汽车行业“八五”、“九五”科技规划;执笔《汽车行业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载入国家科技“白皮书”;主持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全国汽车电子项目技术攻关和引进组建联合电子公司、电动汽车及车身开发项目,并参加了WTO谈判。
 
一年又过去了,中国汽车以超过1800万产销量交出一份灿烂的答卷。这一年过得既不像2008年那样纠结,也不像2009年那样兴奋,但这一年却有着前所未有的反思。因为在这一年里,中国汽车产销一路高歌猛进,人们似乎淡忘了2008年低速时的焦虑,也淡泊了2009年高速发展带来的兴奋,反而更多地在思考,在追问:中国汽车这样发展行吗?是真实的发展吗?带来的能源、环境、交通问题怎么办?
    虽然汽车产业从来不乏民众的喜爱、社会的关注、批评家的质疑,但我们这些从业者在这个中国汽车成为世界产销第一,开始由大变强的关键时刻,深入思考,重新审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却是十分必要的。正如一个上学的青少年和大学毕业步入社会的青年面临的问题和努力方向有很大区别一样,中国汽车产业今后的问题与以前经历的问题也有很大的不同。可能许多长期以来被质疑的问题已不成其为问题,而过去未被重视的问题正成为前进的主要障碍。
    首先,谈谈自主开发问题。中国汽车产业三十年来,遵循了国家制定的改革开放政策,全面地引进了技术、管理和资金,与国际大公司开展了全方位的合资合作,已取得长足进步。虽然汽车行业并没有违背国家大政方针擅自决定发展模式,但仍遭到大量质疑和批评,其中被诟病最多的是我们不重视自主开发。在此我不想解释当初我们条件如何差,以及我们其实也作了不懈的努力等等,我只想说明,与2005年相比,商用车已全面升级换代,从引进消化走向全面创新,轿车的自主开发也从一般的整车开发,发展到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部件的升级,以及NVH这样综合性能的提高和品牌的持续建设。与2005年相比,全行业的研发费用由167亿元提高至2009年的460亿元,提高了1.75倍。几个投资50亿元以上的世界一流水平的研发基地正在建设中。随着这些研发基地的建成,随着大笔研发费用的投入和研发工作的进行,迅速缩小传统汽车领域的技术差距指日可待。是的,中国品牌轿车的市场占有率还不够高,品牌价值也不够大,但此长彼消的趋势却是确定无疑的,在此天时地利人和兼备的条件下,中国品牌轿车的占有率和品牌价值一定会增长。我知道外资品牌正在从高端到低端全面紧逼中国品牌,但这并不能改变中国品牌茁壮成长的趋势。我不是说我们已无须再努力自主研发,我的准确意思是,我们正在努力,正在成功,不需要改变方向!
    其次是散乱差问题。中国汽车生产的分散重复与水平低一直是社会批评的焦点,业界也一直自惭不已。其实这些问题近年来也有了实质的变化。据粗略统计,今年上汽、一汽、东风、长安的产销都将超过或接近300万,进入世界公认的大企业行列。汽车行业前十家集中度为90%,远远超过钢铁、家电等其他制造业。诚然,我们还有100多家具有整车资质的企业存在,但后几十家其实已不再生产,是因为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和住房、退休职工等历史遗留问题未处理而不能销号。事实上现行的要求大企业扩大生产必须兼并的规定,反而助长这些“壳公司”的存在。当然,对比美国、日本、德国都只有三大汽车生产企业,我们分散了许多。但我认为,我们恐怕永远也不会出现三大为主的局面了。美、日、德的三大车企,都是在关税较高保护、区域内自主自产自销为主的条件下开始形成的,而中国汽车产业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之中,在全面改革开放的政策指导下发展的,时过境迁,我们已失去了形成三大的条件。事实上,我认为在世界汽车(中国以外)6+X的格局下,在全面开放的条件下,中国十家左右大企业并存是极有可能的,其中六七家的合资为基础,三四家不以合资为基础。
在此还有一延伸的观点,我不认为兼并重组是中国汽车产业做强的首要条件,虽然大众集团兼并重组大获成功,但也有丰田不注重兼并而成功的经验,还有通用福特过度兼并重组造成困难的教训。试想,我们把上汽、一汽、东风组成一个集团,能成为世界最强大的汽车公司吗?
    第三,关于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带来的能源、环境、交通问题。其中,能源是最大的问题,我将在后面汇报。而环境与交通问题,均不构成阻碍汽车产业发展全局的大问题。环境问题可分为两类,一是有害气体排放,一是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排放并入能源问题一并论述,而有害气体排放已不构成主要障碍。虽然环保部官员多次讲汽车已成为城市的主要污染源,但我想指出,统计表明,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各大城市的空气质量却在改善。我在此无意矫情地说汽车是空气净化器,我只想说汽车产业用自身的技术进步已有效地解决了有害气体排放的问题。至于大城市的交通拥堵,我认为就全国而言,是局部问题。虽然北京等大城市的拥堵与汽车发展过快有关,但当初规划不合理,现在管理水平不高也难辞其咎。我赞成大城市多发展公交,也期望改善规划,加强管理。但总不该因北京堵车而限制或质疑全国汽车的发展。
    除上述问题外,还有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也一并列出。如“产业空心化”问题,我认为是误用,产业空心化是指美国的情况,很多产业实质生产外移,只留研发、总部与销量在国内。中国的情况正好相反,怎么能说是“产业空心化”呢?又如产能过剩、库存过多,也不是问题。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工厂加班加点,顾客还拿不到车。有人担心增速过快刺激投资,未来规划会过大,但据我了解,各大企业集团对未来的规划是慎重的,而且是走一步看一步,不会盲目投资。倒是一些地方政府,有不顾一切引进项目的冲动;一些业外企业,也想借新能源汽车为名进军汽车产业,这需要我们警觉。还有一个问题,有人在谈“中国不能像美国一样发展汽车”。我认为这问题扯得太远了,美国是一人一辆车,我们是十个人半辆车,远不到那种地步,而且中国汽车产业界没有人妄想中国汽车达到美国的密度。我们的目标是中国汽车先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再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国人有权力享受汽车文明,凭什么他们先用了汽车,造成环境和资源的问题,反而要我们停止发展?
  以上说了一堆“不成问题”,那什么“成问题”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能源是问题,特别在中国是大问题。石油资源有限,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但就全球而言,问题并不迫切。1970年全球消耗原油23亿,已探明储量可开采30年,2009年全球消耗石油35亿吨,已探明储量可开采50年。这说明已探明石油储量一直在增加,现在的储量数倍于40年前(因为隔行,所以数字可能不准,请专家指教)。所以我认为,全球石油枯竭近期不会发生。但中国情形不同,我们国内储量有限,去年进口达52%,今年达到55%。十年后可能超过70%。一旦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势有变,我国的能源安全确实堪忧。因此,我们应该立即狠抓节油。我们应该制定全面的税费政策体制,引导我国像最注重节油的日本那样注重汽车的小型化、节油化和轻量化;我们应该在传统汽车技术领域达到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水平;我们还应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更多地关注混合动力技术,因为这种技术有可能大范围采用,达到大比例节油的效果。
    第二、零部件产业问题。我们要建成汽车强国,零部件是最重要的基础。
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整车企业发展较快,但缺乏像德、美、日那样的强大的零部件企业作为战略伙伴,高端零部件企业几乎全为外资独资和控股企业。我希望在十二五期间,大整车企业集团能把培育、支持零部件战略伙伴作为自己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政府能制定政策扶持十到二十家零部件企业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第三,我们需要走向汽车生产强国和汽车社会的国家战略。首先,政府各部门要协调一致,产业准入、财税体制、研究开发、市场体系、资源利用与回收等方方面面的政策导向要一致,而且要稳定,不能朝令夕改,头痛医头。虽然政出多门是长期问题,而中国汽车产业也未因此停滞,但在将来,汽车已不是单一产业、单一商品的问题,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将对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汽车产业发展带来的能源资源问题也将是全局性的大问题。2008年《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率先出台,说明了国务院领导对汽车产业的重视。但我们有理由期待政府各部门今后能政策协调一致,不重复抢权,不互相矛盾,而且长期、稳定、有预见性,不是在危机时做权宜之计。其次,各行业之间也要有一致的发展战略,如汽车发展与城市规划、通路交通规划,汽车产业发展与钢铁、石油、电子等产业发展,汽车制造业与汽车装备、物流发展,汽车使用与汽车销售、维修、改装以及回收利用再制造等都需要协调一致。而上述种种,光靠汽车行业自身是解决不了的,非常需要统一的国家战略并用以协调政府各部门与各行业。
    第四,清晰而全面的海外战略。展望十二五的世界经济发展格局,我有三点看法;一是虽然西方国家注重实体经济,提出再工业化,但世界汽车产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没有改变;二是虽然涉及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贸易纠纷会大幅增加,但不会构成全球围堵中国汽车产业的局面;三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前提下国际贸易平衡更加重要,我们指望大幅增加出口不大现实。因此,中国汽车生产企业需要清晰而全面的海外战略。我们应考虑产品出口与海外投资并重,我们要学习外国大公司进入中国的做法,认真研究分析产品和资本输出目标市场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从双赢的角度制定战略、改进产品并认真实施,要关注产品和资本输出以后有利于目标市场的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并与当地政府的目标相一致。
    时代幸福,事业伟大,时光荏苒,感慨万千!由于职责所在,所以对汽车行业的发展有所思考,值此新春之际写出来与大家共享。又由于长期只在汽车行业工作,对汽车行业爱之至深而又对其他领域不甚了解,所以拙文拙见一定问题很多,请大家原谅!最后祝全行业同仁新年快乐!并希望各国人民在我们共同努力下能享受美好的汽车文明!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