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长沙县位于长株潭都市经济圈的核心地带,多条省国道纵横交错,黄花国际机场座落境内。县城距长沙火车站、码头、长沙汽车东站均不足8公里。区域内水、电、路、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都超前发展,具备明显的区位优势和基础优势。
2、整车制造企业云集星沙,是区、县发展汽车产业的依托。长丰汽车是我国中高档轻型越野汽车的排头兵,有年产5万辆的生产能力;北汽福田长沙汽车厂有年产15万台工程车和时代轻卡及中重卡的生产能力;三一汽车已具备各种特种车辆和大中型客车等研发和生产能力;众泰江南轿车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陕汽集团长沙环通重卡项目4月7日已经在干杉乡奠基,两个项目投产后将形成年产10万辆轿车和2.5万辆重卡的生产能力。
3、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形成了区域特色和产业集群雏形。以冲压、焊装、涂装工艺为基础的汽车零部件制造是长沙县一大传统特色,企业近百家,先后崛起了榔梨、江背、果园、干杉、黄花等汽配产业群,具有一定的集群效应。产品除为本地三大整车厂配套外,还与一汽、二汽、川汽、云汽等企业配套,覆盖全国28个省(市、区),产品涵盖车身、车架、车轿、板簧、汽车内饰件、汽配模具、汽车电器等。其中驾驶室总成占全国18%的市场份额;车架占15%的市场份额。
4、建立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体系。长沙地区大专院校、科研设计院所林立,从事汽车和机械制造的科研教育和工程设计力量雄厚。在人力资源方面,目前在长沙地区从事汽车整车、改装车、汽车零配件生产的产业工人有30000多人,工程技术人员4000人左右,大量的熟练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为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5、建立了初具规模的汽车专业大市场和现代物流园。星沙西边崛起的中南汽车世界、星沙汽配城和金鹰机电市场,使长沙县形成了“东边产业、西边市场”的新格局,形成了集开发、制造、营销、服务、物流等于一体的完整的汽车产业链。
6、长沙县汽车零部件产业带涵盖8个乡镇、近40万人口的区域,同时辐射浏阳永安镇,是我省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理想之地。
三、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建设成果
历经一年多的发展,由于省厅、市局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以榔梨为重点建设区域的长沙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出口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在园区建设、项目引进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显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