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我国汽车发动机刀具现状及参与国际竞争的对策

发布日期:2012-02-14 来源:中国刀具商务网 浏览次数:11947
中国汽车配件社区网讯:我国汽车发动机刀具现状及参与国际竞争的对策
二是美国系,主要以肯纳、英格索尔、万耐特等为代表;三是欧洲系,主要以德国为主,包括MAPAL、Guehring、Widia、TITEX、瓦尔特等;四是日韩系,包括三菱、住友、东芝、OSG、黛杰、不二越、日立等,以及韩国的Taegutec、KORLOY公司;五是以色列系,主要是ISCAR(伊斯卡)。这些公司几乎填满了汽车刀具的市场空间。在一些大型汽车制造厂,国产化刀具可能只占总项目的10%左右,因此,进口刀具仍占有主导地位。

 

2.3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内刀具行业的总体状态是起点低、起步晚,先进的数控刀具仅仅是随着近年来数控机床的发展才开始研发生产,因此数控刀具产品基础比较薄弱,发展速度缓慢,竞争力不强。国外刀具行业能大举抢滩中国市场的主要原因是:国外刀具产品档次高、品种全、质量好;而且刀具是与机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国外机床往往选用在国外已经配套使用的刀具;再加上国产刀具品种不全,在产品精加工、高性能切削以及有特殊要求时也大多使用国外刀具。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了国产刀具的被动局面。

实现刀具国产化的进程存在重重阻力,有着先天性的系统障碍。以轿车生产线为例,我国在引进轿车车型和数控自动生产线的初始阶段,往往并不重视刀具的国内配套问题,没有及时提升国内轿车刀具的技术水平。引进生产线后,随之而来的专用刀具、工具品种规格繁多,工艺技术、专业化程度要求又很高,现有国产刀具的品种、质量、供货和服务能力均难以满足要求。而与此同时,配套完善、即装即用的几十个国外刀具品牌虎视眈眈,使得刀具国产化工作举步维艰,明显处于被动状态。

3国内刀具制造商参与国际竞争的对策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世界制造业发展及制造技术进步的带动下,切削技术和刀具逐渐步入了高速、高效、创新工艺的发展新阶段,切削加工效率成倍提高,为制造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高效的切削工艺和刀具已成为汽车制造业的基础工艺和关键技术。高速切削、干切削、硬切削等新的切削工艺正在改变传统的加工工艺,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笔者认为,国内刀具制造商要参与国际竞争,最根本的出路就是提升企业的整体刀具技术水平。具体来说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3.1加快刀具新技术的研发

(1)全面提高以硬质合金为主的各种刀具材料性能

在现代刀具材料的发展中,硬质合金起着主导作用。此外,其它刀具材料的性能也得到了显着改善,扩大了各自的应用领域,形成了各种刀具材料既有独特优势、使用范围又相互替代补充的整体格局。正是刀具材料的全面、迅速发展,为当今高速、高效金属切削加工奠定了基础。

硬质合金的性能不断改进,应用面不断扩大,成为切削加工的主要刀具材料,对推动切削效率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首先,细颗粒、超细颗粒硬质合金材料的开发显着提高了硬质合金材料的强度和韧性,用它制造的整体硬质合金刀具(尤其是量大面广的中小规格通用刀具如钻头、立铣刀、丝锥等)大量替代传统的高速钢刀具,使切削速度和加工效率大幅度提高,将量大面广的通用刀具带入了高速切削范畴。其次,硬质合金加压烧结等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提高了硬质合金的内在质量,针对不同加工需求开发专用牌号的做法进一步提高了硬质合金的使用性能。开发了具有良好抗塑性变形能力和韧性表层的梯度硬质合金,作为化学涂层硬质合金刀片牌号的基体材料,提高了涂层硬质合金刀片的切削性能和应用范围。

 «    1    2    3    4    5    6    »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