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业界动态:汽车紧固件行业发展缩影

发布日期:2012-03-23 来源:中国数控信息网 浏览次数:23362
中国汽车配件社区网讯:2011年,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和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紧缩,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受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钢价波动频率加快、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等不利因素的综合影响,中国紧固件行业和相当一部分企业难以独善其身。
《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要"坚持发展整机与提高基础配套水平相结合。努力实现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带动基础配套产品发展。提高基础件技术水平,开发特种原材料,扭转基础配套产品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及基础材料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十二五是实现由装备制造大国向装备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三基"产业、提升产品水平、增强配套能力十分关键。必须深刻地认识并准确地把握"三基"产业发展环境的新变化、新特点,抓住历史机遇,实现跨越发展"。《机械通用零部件行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基础零部件严重滞后主机发展的局面引起国家高度重视,零部件的高端发展已成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发展方式亟待转变"。要求"突破一批基础零部件关键制造技术,产品技术水平达到21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这为基础零部件的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与此同时,国家还相继发布了数十个行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等,更为基础零部件--紧固件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尤其是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特高压输配电、核电、风电、太阳能、航天航空、环保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基础设施和国防建设对装备制造业需求所涉及配套的各类紧固件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而且对其增长质量、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汽车市场经过连续多年的爆发式增长,现在回归理性进入调整期当属正常现象。罗百辉认为未来几年汽车市场发展速度虽然放缓,但这并不表示国内车市进入了下行通道,而是一种回归常态,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11年中国汽车产销大约同比增长2.45%,产销增速为13年来最低,至此中国车市进入平稳理性增长阶段。预计2012年我国通胀形势将较为温和,高通胀以及紧缩性调控这一压制汽车行业的根本性制约力量已趋于衰减,2012年汽车行业所处的宏观环境预计将远好于去年,2011-2012年将是中国汽车市场迎来新增产能投放的高峰期。因此,2012年的中国车市将好于2011年,虽然增长率与前几年高速增长期相比有较大回落,但中国作为全球第一汽车产销大国,其发展对于紧固件行业的带动效应仍然十分显著。基于当前汽车高端紧固件仍无法满足汽车行业需求以及由于汽车零部件的"全球化"采购和跨国公司的"本地化"策略,汽车紧固件将有巨大的维修和新装汽车市场需求。为此,罗百辉认为今后五年必将是汽车紧固件的高速发展期,也必将为紧固件行业拓展市场带来可以期待的光明前景。

行业自身发展的特点

近几年来,本行业自身发展基本上呈现专业化、集群化、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1)就专业化来讲,由于紧固件产品量大、面广、品种繁多,较适宜采用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的发展模式。产品可以通过专业化大批量生产,不仅能够达到做大、做强、做精、节约材料、降低消耗、提高质量以及提高效率的目的,而且产品越专,市场越宽。

(2)就集群化来讲,最近几年内中国紧固件企业已经出现了从生产经营成本较高的沿海发达地区向生产经营成本较低的内地集群转移的趋势,这样既符合产业梯度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而且却能降低项目的建设成本、劳动力资源紧缺和生产经营物流运输成本以及解决电力短缺、环保等一系列问题。

(3)就集团化来讲,基于国际跨国公司和国内主机和整车企业全球化、集团化营运和开发新产品所采用的模式日趋成熟,零库存管理、标准化生产,要求紧固件等零配件生产供应商按其生产节奏和需求进行集成配套、集成化供货,实施"直送工位"的JIT(及时供货)配送。因此,紧固件等零配件生产供应企业为主机和整车企业建立以规模、品牌、信誉、技术和物流配送以及资金和资本为纽带的战略伙伴关系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    1    2    3    4    5    6    7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