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中国汽车海外求生第三季:登陆英伦

发布日期:2012-04-24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次数:2690
中国汽车配件社区网讯:英国媒体开始关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了!不过,这种关注是负面的。
 

有数据显示,2011年,德国汽车出口占其总销量的75%,日本是65%,韩国为50%,而我国仅为4%。海外市场,正成为自主车企的新“蓝海”,而加速国际化战略,已成为国内主要车企的共同诉求。

寻找有效市场

这又是一场军备竞赛式的扩张运动。与之前,集中布局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不同,这一次,自主车企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巴西、俄罗斯、印度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华晨汽车董事长祁玉民对此的解读是,这是自主车企10年累积的一次提升。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新兴市场蕴含的巨大发展潜力。

以巴西为例,该国没有自主品牌汽车,但市场需求量却很大。据圣保罗州汽车工业工会等机构统计,2004年至今,巴西汽车保有量增长54.8%,已达3485万辆,平均每5人拥有1辆汽车,部分城市该指标已接近发达国家。

在新的蓝海面前,各大自主车企蜂拥而至。2009年,奇瑞率先进入巴西市场,其在巴西投建的汽车装配厂已于去年破土动工;福田汽车计划投资超过100亿元在印度、巴西、俄罗斯、墨西哥等国家建厂;上汽宣布与通用联手征战印度市场……

自主车企海外“掘金”的热情日益高涨,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我们发现,在海外市场与自己产品竞争的车企不是别人,正是中国企业。”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说。

由于汽车出口企业数量过多,出口批量过小,致使营销、维修服务成本相对较大,因此以价格优势取胜的中国自主车型利润空间逐步缩小,而利润下降使企业无力强化售后服务体系,长此以往,中国汽车“低价低质”的低端形象很难扭转。

更为严峻的是,新兴市场的贸易保护主义也在不断上涨。2011年,巴西突然宣布对进口车征收关税提高30%,给了中国车企当头一棒。俄罗斯并不稳定的贸易政策也令中国车企在此提心吊胆。看似安全的海外市场,其实生存环境并不比国内安稳多少。

于是,如何在海外市场扎根、争取制高点和主动权成为自主车企海外求生的新课题。“虽然海外市场总数很大,但有效市场并不大,如何扩大有效市场将是自主品牌在海外出口战略上必须解决的问题。”奇瑞汽车董事长、总经理尹同跃说。

对此,吉利、长城和上汽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向欧美市场进军,积累口碑效应。

从英国入手

“中国汽车必须向高处走,因为更高级的市场,意味着更高的价格和利润。”长城汽车副总商玉贵说。对自主车企而言,征服欧美市场是一条快速提升品牌影响力的捷径,它不仅能改变中国车企的海外形象,更能增强其在国内市场的品牌影响力。

不过,中国汽车海外出口的增长势头与潜力早已被西方注意。菲亚特集团董事长马尔乔内曾说:“即使假设中国仅把产量的10%用来出口,也会让我们在本土市场面临巨大风险。”

 «    1    2    3    »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