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第二大汽车技术供应商的德国博世,入驻成都这对于任何一个从事汽车产业的企业负责人来说,绝对是一个值得记住和值得见证的事件。
“博世选址入驻,条件相当苛刻,过程十分严谨,相当于汽车产业对某个区域的汽车产业发展环境的‘免检标签’,”8月17日,龙泉驿区政协副主席、成都经开区汽车产业投资服务局局长俞建,手里拿着一份整个经开区重大项目进展情况分析表,“博世入驻的潜意思,就是这个地方的汽车产业发展投资环境,其他汽车产业来投资的时候,基本上就不用再进行综合前期考察调研了!”
按照日程安排,18日,俞建飞往长春,就下一个汽车产业的重大项目进行进一步的接触商谈!
成都以微弱优势最终胜出
博世中国底盘控制系统项目厂区外,一个巨大的“V”字呈现在眼前,十分震撼。“在本月底,博世将按照自己的传统,在新建成的厂区内,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以此来纪念和庆祝!”
“博世底盘控制系统入驻经开区的过程,尤其是在和国内其他城市综合评比的过程,很是残酷。”俞建说,而等待的过程更是让人“备受煎熬”。
2011年3月3日,对于这个日子,俞建记得十分清楚,“不仅仅是因为那首‘又是一年三月三’的歌曲,更是因为这是和博世投资集团的第一次见面。”之后,俞建和他的整个汽车产业招商投资服务局团队,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与博世进一步接触之中了”。
根据当时博世集团的决策执行过程,在作出“西进战略”之后,由不同的职能部门组成不同的考察团,分别从居住环境、投资环境、人才环境等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评比。“每个月都要淘汰两个城市,每轮调查的内容都不一样,半个月过去之后,如果接到对方打自己的手机号码,让我们递交下一份主题分析资料时,心一下子就放松了,不过马上又紧张地投入到报告的准备工作中去了;而如果接到对方打来座机要求发传真的话,那传真的内容肯定就是‘感谢贵方的支持,希望以后能有合作机会’之类的内容,那也就意味着这个城市被淘汰了。”俞建笑称,那段时间,基本上听到座机电话响,“几乎是神经质的反应,是不是博世集团要求发传真了,几乎都不敢接座机电话了!”
在最后一轮仅剩成都和另外一个城市的PK过程中,成都最后仅仅以微弱优势而胜出,“整个PK过程全部是由第三方咨询公司进行综合评比,最终成都胜出,这和整个区域的产业发展、政务服务等投资环境的综合提升,是分不开的。”
今年2月14日,博世中国底盘控制系统项目在经开区正式动工建设,俞建也终于长吁一声,“2月14日,在西方人眼中的情人节,而在成都经开区,也体现另外一层意思,我们和博世的‘爱恋’也终于结出硕果!”
从0到1000亿元的飞跃
从2003年的800辆/年农用车的产量,到2012年即将突破1000亿元产值,俞建见证着成都汽车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变强的全部发展历程,“严格来说,当时的农用车根本不算汽车产业,而我们经开区,用不到8年的时间,完成了其他区域需要20-40年的产业基础积累!”
在俞建的印象中,成都汽车产业发生质的飞跃,第一次是一汽大众入驻成都,“第二次就是德国博世了,现在我们出去招商,只要给对方说,德国博世已经在我们成都经开区落户并将在明年3月投产的消息,那么对方肯定不会再继续考虑什么投资软硬环境了,我们则要向对方提出包括土地利用率、亩平税收等条件了!”
中国一汽、德国大众、德国博世、日本丰田,还有沃尔沃、吉利……说起园区的整车企业,俞建掰着手指头,如数家珍地说了出来,“另外,目前全球前12大汽车零部件、汽车技术供应商,已经有9户正式落户经开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