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汽配观点

德媒:中国借“外力”打造汽车大国

发布日期:2013-01-08 来源:新华网 浏览次数:1898
中国汽车配件社区网讯:中国借“外力”打造汽车大国
      时间在中国似乎比在其他地方走得快,而这正中格特·希尔德布兰德的下怀。借助这名德国经理所属的团队,中国的领导人想实现其目前最宏大的目标之一:建立有出口能力并且首次能与西方或日本汽车制造商真正较量的汽车工业。

      希尔德布兰德是“观致”(Qoros)的总设计师,中国打算靠这一品牌实现汽车工业的突破。当汽车品牌在世界其他地方纷纷倒闭之际,中国却在花大气力打造新品牌。中国人正再次尝试在世界汽车业中分一杯羹,而这次他们采取了与过去几十年不同的做法。

    观致的总部和工厂设在中国。来自欧洲尤其是德国的经理人在发号施令。曾在大众汽车北美分公司任总经理的福尔克尔·斯坦瓦舍尔任董事会副主席。此外,曾在欧宝、萨博、通用这几家汽车公司工作的顶尖人才也在为这家年轻的公司工作。只有董事会主席和财务总监是中国人。

    在过去几年里,强有力的中国经济越发明显地暴露出了一个关键弱点:它没有强大的汽车工业。中国人至今也没能实现日本人和韩国人在战后取得的成就。

    但中国却为一些成功的汽车制造商提供了发展的最佳条件。中国在很短时间里就成为世界第二大轿车市场。但做大生意的不是中国企业,而是外国汽车制造商即便它们以合资企业形式与本土企业相结合。

    “中国人恰恰对德中合资企业不满,因为德国人办事滴水不漏:他们避免了关键技术外流。中国希望的技术转让并未出现”,麦肯锡咨询公司的汽车业专家克里斯蒂安·马洛尼说,“中国靠合资企业获取技术的战略失败了。”

    现在北京要结束这种局面。政府宣布的目标是,让中国一举成为世界顶尖汽车出口国。中国政府计划,最迟到2016年,至少要有一家中国汽车制造商跻身于全球十大汽车制造商之列。

    而中国并不缺少本土汽车企业。中国有数十家汽车制造商,上海汽车工业集团这样的大企业每年销售多达400万辆汽车,就连国内排名第九的长安汽车公司的年销量也在200万辆以上。中国汽车业欠缺的是质量和创新型的好汽车。此前,“中国制造”冲击国外市场的初步尝试都可悲地失败了。2005年和2008年先后进入德国市场的中国汽车在碰撞测试中成绩糟糕,随后退出了德国市场。

    希尔德布兰德认为,观致不会像中国出口的第一批汽车那样在严格的碰撞测试中败北。“我们使用麦格纳等其他著名汽车配件供应商的技术,95%的零件由国际供货商提供。”他说,“日本和韩国的汽车也曾面对同样的成见,但它们挺了过来。”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