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汽配观点

张希文:有限全球化对中国汽后市场的影响及应对

发布日期:2020-10-24 浏览次数:6119
“中国汽后市场将因为外向型汽配制造企业的回归和融入而构成新的格局,最终将对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产生很大的影响。”


10月20-21日,由聚汽网、卡斯夫组委会联合主办的“2020第三届中国汽车后市场产业西湖峰会(以下简称西湖峰会)暨第3届卡斯夫年度颁奖盛典”,在浙江杭州的广电开元名都大酒店盛大召开。本次峰会主论坛,邀请到企业独立顾问张希文作为演讲嘉宾,带来了《有限全球化对中国汽后市场的影响及应对》的主题分享。

在分享中,张老师提到,全球化导致中国与西方特别是美国关系的失衡,世界将由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超级全球化退回到一个有限全球化的时代。在这种背景下,外向型汽配制造企业将不得不转向国内市场参与“内循环”,这将对原有的汽配市场格局带来强烈的冲击,国内汽配供应链企业应该主动抓住外向型汽配制造企业回归国内市场的合作机遇期。以下内容与您分享:

张希文:“双循环”,这是国家大事,也是全球的大事。所谓内循环为主、内外循环互相促进,意思就是未来的市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有限全球化的市场。所谓“有限全球化”在制造业来讲,就是可以在本国生产的产品就不出国生产,可以在本洲生产的产品就不到外洲生产,国内和本洲都不能生产的产品才跨洲生产。那么有限全球化对我们这个行业到底有哪些影响呢?我想把自己的观点和大家做一些分享。


全球化导致中国与美国关系的失衡,世界将退回到一个有限全球化时代

1)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政治势力,正在拉开以遏制中国为主题的反全球化序幕

实际上,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超级全球化是由西方资本推动的。在世界范围内,他们把各种资源和市场进行了最佳的配置,得到了巨大的利益。当然参与其中的中国也因为全球化而发展起来。但西方没有想到中国会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好,2019年中国的GDP体量已经达到美国的67.8%,这个体量被美国认为已经挑战到它的全球霸主地位了,这就是美国要打压中国的原因。当年日本也是发展到这个规模被美国打压,从此日本发展开始停滞。由于中国的体量远大于日本,要压制中国光靠美国还不够,大家可以看到,当前发生的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西方政治势力正在拉开一个以遏制中国为主题的反全球化序幕。

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前途注定了全球化的总趋势是不可改变的,但阶段性的回调却是可能发生的。现在美国和西方突然间意识到中国已经强大了,他们心里十分恐慌,其中美国的右派势力首先站出来反对中国参与的全球化。事实上,当前不仅是美国右派势力反对,更引人关注的是政见不同的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居然共同认为中国是在挑战美国。美国政治势力还唆使其西方盟友一起遏制中国参与的全球化,他们正在推行为限制中国的有限全球化。

2) 全球产业链的重组使得有限全球化变成可能

现在中国在全球做得最好的就是制造业,而制造业对成本非常敏感,特别是人工等要素成本,导致过去的全球化都要将工厂迁移到要素成本低的区域和国家生产。所谓要素包括土地等各种生产要素。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工厂实现了少人化或者无人化的生产。因此,规模化已不再成为产业链考量的最主要变量,这也使得未来在三个时区(亚洲、欧洲、美洲)建立多元产业链成为现实,这种全球产业链的重组使得有限全球化变成可能。

3) 以内循环为主,外循环为辅的“双循环”是应对有限全球化的国策

科技的进步使得制造业对生产要素越来越不敏感,这将使美国和西方右派势力阻碍中国发展在客观上成为可能。另外,美国对中国的高科技产品断供已给中国的科技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科学技术被卡脖子的现状逼迫中国要在国内加大投入来补齐这块短板,这也是要通过内循环尽快解决的大问题。所以国家及时推出了以内循环为主、内外循环结合,互相促进的“双循环”国策。



外向型汽配制造企业也不得不转向国内市场参与“内循环”,这将对原有市场格局带来强烈的冲击

1) 外向型汽配制造企业有哪些优势争夺国内市场

如果是有限全球化,产业链多元化以后,外向型汽配制造企业在国内的产能一定是过剩的。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势必会将部分市场转回到国内,参与到内循环中,这将对原有的市场格局带来强烈的冲击。那么又有哪些优势能帮助他们回到国内市场呢?

外向型的汽配制造企业,原来主要面对的是全球市场,全球市场远大于国内市场,这使他们的产能逐步变得越来越大。经过几十年全球市场的发展,国内独立汽后市场规模最大的汽配制造企业几乎都是外向型的(这里不包括国内的合资、外资企业)。其中以欧美市场为主的很多国内汽配制造企业产品质量水准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级了,比如说胜地,他们的产品已经达到了世界级的水平,所以外向型汽配制造企业不仅有产能优势,还有质量优势。

由于海外市场的竞争比国内激烈得多,市场对于成本更为敏感,如何提高其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这是企业跨出海外要做的第一件事。中国汽配制造企业在海外市场发展得很好的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经过百年的发展,欧美汽后市场已经非常成熟,其中一个国内市场目前还没有的巨大优势就是服务的成熟度。可以说中国汽后市场都在高喊服务,其实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服务。在欧美市场,服务已贯穿整个汽后市场,并上升为赢得市场的最重要能力。能够赢得欧美市场的中国汽配制造企业自然也拥有了这种能力,毫无疑问他们会将这种服务能力作为强大竞争力来争夺国内市场。

相比于欧美市场,我们所谓的服务太简单、太粗糙了。在美国,供货商如果想和一家大型连锁合作,产品除了需要具有价格优势之外,供货企业还要深入到连锁的体系内帮助连锁对自己产品的市场需求作调研,调研包括当地市场的汽车保有量,这保有量又都由哪些品牌、品种的车辆构成,各种车型这种零部件的消耗量是多少等等,最终需要出具这样的调研报告给连锁。之后,还要为连锁的前置仓、中心仓备好库存。如果销售过程中发现库存不合理,还要帮它调整库存。这些产品到了连锁仓库后,还要帮他们做汽修厂的售前、售中、售后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供应链的合作。当然实际提供的服务不会仅限于这些,还会有更多的服务不断推出,因为服务是无止境的。多年来,中国的汽配制造企业多已掌握了这些服务能力,很多汽配制造企业在欧美市场所做的服务都获得市场的好评。

必须看到的是,在中国的汽后市场,供货商服务汽修厂要比欧美难得多。说“难”的最大原因在于中国汽修工的整体素质。欧美特别是德国汽修工都必须经过规范教育持证上岗的,但中国的汽修工大部分都没有经过职业技术院校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操培训,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甚至连汽车的结构原理都不了解,更不用说持证上岗了,对这样的汽修厂要做好售前、售中和售后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2) 一些不利因素影响外向型汽配制造企业在国内市场的扩张

以上说的都是有利因素,现在来谈谈不利因素。

首先,外向型汽配制造企业错过了发展国内市场的先机,当前的市场位置已经被别人占满了,要从别人嘴里抢食,现在连合格的国内市场团队都没有。

事实证明,想要在国内汽后市场发展远非想象的那么容易。当年那些尝试在国内市场发展的外向型汽配制造企业曾经都做出了努力,但最终都因为国内市场投入大,回报却比国外市场小而放弃了。但现在海外市场形势不同了,有限全球化正逼着他们不得不回归国内市场,更重要的是国内汽车保有量已达2.7亿辆,相当于美国的规模。当前中国虽然平均车龄才5年,不及美国的一半,导致汽后市场规模远小于美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汽后市场的规模达到甚至超过美国是可以期待的。现在确实到了他们回到国内花大力气投入的时候了。

3) 抓住机遇,与下游的汽配供应链、汽修厂组成“产业链体”参与竞争

外向型汽配制造企业如果现在还想完全靠自己的力量从零开始发展国内市场,首先就输给了时间。

应该看到国内汽后市场很多供应链企业已经不是十几年之前的状况了,他们正在逐步成长,成熟起来。外向型汽配制造企业要想后来居上的唯一办法就是要打破常规的合作模式,与他们进行更深度的合作。这种深度合作就是与下游的汽配供应链、汽修厂组成“产业链体”参与竞争。

这种合作最重要的是就是要把欧美市场历练出来的成熟服务能力,结合中国市场的阶段特点,将其融入厂、商、修组成的“产业链体”中赢得市场下一步的竞争。这是外向型汽配制造企业切入国内市场的一个历史机遇,要及时抓住。因为绝大多数面向国内市场的零部件制造企业都还没有真正的服务意识,更别说服务能力了。外向型汽配制造企业一旦成功回归国内市场,必将对汽配市场供给侧格局产生巨大的影响。


国内汽配供应链企业更应该主动抓住外向型汽配制造企业回归国内市场的合作机遇期

人最容易被现实所麻痹而变得麻木,往往不知道机会或者危险已经到来了,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式面对市场,继续重复着做昨天的事。所以提醒国内汽后供应链企业一定要看到外向型汽配制造企业回到国内后将给市场带来的改变,要及时,主动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和他们合作。

1) 市场必将从产品决定客户阶段走向服务决定客户阶段

现在国内市场还处于产品决定客户的阶段,大家无非拿着产品比谁的价格更低,供应链企业的竞争就是打价格战,并且都认为这就是最有力的武器。但价格竞争是竞争的初级阶段,未来的市场竞争是在产品之外的服务。市场必将从产品决定客户阶段走向服务决定客户阶段。打价格战一定没有未来,把价格打得很低,没有利润我们拿什么去做好服务?如果没有服务,将来又该如何活下来?真正的本事就在于通过服务把产品卖到能被客户接受的最高价格。

2) 供应链企业没有厂商的服务支持,就不能做到最好的服务

供应链企业没有厂家的服务支持,就没有真正的服务。但是服务是有成本的,厂家只愿意为有深度合作并从深度合作中能够共享到成果的供应链企业以及汽修厂投入全面、系统、持续的服务。要获得这样的服务,只有将厂家深度捆绑到由厂、商、修组成的“产业链体”中,使厂家的服务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

3) 主动寻求优秀厂家进入自身“产业链体”

未来的竞争一定是以汽配供应链企业主导的厂、商、修组成的一个个“产业链体”之间的竞争,但很重要的是必须主动寻找有服务能力的优秀厂商进入自己的“产业链体”。而外向型汽配制造企业在服务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选择他们将使供应链企业主导的“产业链体”的未来走得更好。


外向型汽配制造企业的回归和融入将重构汽后市场的新格局

中国汽后市场将因为外向型汽配制造企业的回归和融入而构成新的格局,最终将对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外向型汽配制造企业能够生产全球所有的汽车零部件以及领先的服务能力。

汽后市场所有企业都必须关注到这一正在到来的变化,要为应对这一变化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定出快速有效的行动方案。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