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如何选择新产品
1.反复论证自己引进新产品的目的
代理商之所以需要引进新产品,是为解决经营的需要,常见特征因素包括:
(1)现有的产品经营出现困局:;
(2)现有产品需要升级换代;
(3)延伸产品线以提升经营空间;
(4)扩大再经营或渠道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
(5)引进关联产品,整合产品经营;
(6)适应市场动态变化而引发的市场竞争;
(7)借助新的或强势品牌,提升自身经营素质。
盲目引进新产品,只会给自己埋下“祸根”。要避免风险的产生,分析和反复论证新产品引进的必要性尤为重要。如果经过论证,新产品的引进并非必不可少,那么宁愿忍痛割爱。新产品的引进一定要结合自身的经营情况而定,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同时还要密切结合当地市场的经营环境和消费习性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
2.征求骨干员工的意见
很多的代理商因为长期经营而自然形成自己独特的主观直觉,而且这种直觉一直都行之有效。在选择新产品时,他们往往也依赖于这种直觉的判断而忽视其他人的意见。其实,在引进新产品时如果能够主动地征询员工尤其是骨干员工的意见的话,不但能帮助防范风险,还可以借此机会改善员工关系,拉近与员工的情感距离。很多聪明的代理商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即使自己已经认可了产品,也不急于表态,而是将决定权交给员工。试想一下,当新产品是由你的员工决定引进的,你还担心它会没有一个好的销售局面吗?他会比你更用心去经营 “他”选择的产品,这一切都源于二个字——尊重!
3.对新产品的生产企业进行多方咨询和考察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选择新产品也一样要慎重对待,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在与目标产品生产厂家合作之前,最好是对对方做详细的了解。可通过业界朋友、行业协会、目标厂家的竞争对手、消费者、媒体等多方面渠道获得对方信息。当然,如果允许的话尽量实地考察一番,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企业和产品的相关信息。实地考察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企业的研发能力、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品质监控措施;
(2) 生产供应和物流配送能力;
(3) 产品的专业性(材料构成、性能的优劣点、产品的卖点、竞争产品的差异化对比、相关的检测证书等)
(4) 产品的营销策略(市场定位、消费群体定位、渠道定位、推广策略、售后保障体系、产品的价值体现、市场定价策略、品牌的理念特征、品牌的系统化设计、产品推广的寿命周期、市场环境制约因素、竞争规避措施、推广团队组织建议等)
(5) 参观工厂附近最近的产品销售点。
(6) 与主管业务或负责人洽谈意向合作政策与协议。
(7) 生产厂家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的观察和了解。
(8) 生产厂家的经营理念和愿景规划(重点)。
(9) 接触和认识供需关系日常业务和客服服务联系人,加强双方的了解。
(10) 同行厂家的侧面拜访,侧面了解目标产品的相关信息。
“先恋爱,后结婚”与“先结婚,后恋爱”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对合作厂家有了如上内容的全面了解,基本上可以保证你们的婚姻是有一定基础的。毕竟,“闪婚”快,离婚更快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