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汽配观点

本土品牌的市场份额将被压缩

发布日期:2011-02-28 来源:《美国汽车新闻-中国》 作者:杨坚 浏览次数:1216
上海 — 随着小排量车购置税优惠政策终告结束和国际品牌纷纷推出低价小车,中国本土品牌汽车制造企业在国内市场上的份额很有可能会持续下降。

上海 — 随着小排量车购置税优惠政策终告结束和国际品牌纷纷推出低价小车,中国本土品牌汽车制造企业在国内市场上的份额很有可能会持续下降。

那么,本土品牌该如何应对呢?其实办法只有一条:它们应该耐住寂寞,着眼长远,潜心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品牌形象。

过去两年中,以生产小型轿车为主的本土车企无疑是小排量车购置税优惠政策的最大受益方,它们的市场份额因此稳步上升。

J.D.Power的数据显示,在国内乘用车市场上,本土品牌的份额从2008年的28.5%升至2009年的29.7%,2010年又提高到31.9%。

但是现在这一政策已经不复存在。

不仅如此,中国市场的巨大规模和潜力正使得原本专注于生产10万元以上轿车的国际厂商放下身段,竞相推出为本地市场定制的低价产品。

这些车型对中国二三线市场的渗透非常迅速。去年年初上市的起价为6万元的雪佛兰新赛欧当年即成为国内次紧凑型车细分市场销量排第三的车型。

现在,各个厂家正陆续公布1月份的销量。从已披露的数据看,国际厂商的销售增长幅度基本在20%以上,豪华品牌仍保持去年的增长势头。

相比之下,本土企业的销售大多缺乏后劲。比亚迪的销量已经开始下跌,大众朗逸于是有望超过比亚迪F3成为国内最为畅销的轿车车型。此外,吉利的销量同比仅增长4%。

事实上,国内自主品牌乘用车的销售2010年已显疲态,市场份额去年1月曾达35.1%,后持续下滑,所以全年仅为31.9%。

最近,不断有国际品牌计划为国内市场开发和销售低价车型的消息传来,其中包括福特、本田和丰田等。凭借品牌优势和颇具竞争力的价格,这些车型将进一步挤压本土品牌的生存空间。

在不利的市场竞争态势面前,本土品牌想要在短期内夺回市场份额谈何容易。

和国际企业相比,国内车企最为薄弱的仍是品牌号召力。这一点过去几年总体上未见改善。


 所以,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明智之举应是冷清形势,持之以恒地改进产品,打造品牌。否则,正如奇瑞和比亚迪前两年所经历的那样,靠一些临时的措施,比如增加车型和扩大经销网络,销量虽然能在短期内获得迅猛的增长,但终究难以持续。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