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10月20日,由聚汽网主办的“2020第三届中国汽车后市场产业西湖峰会暨第3届卡斯夫年度颁奖盛典”在浙江广电开元名都大酒店盛大召开。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汽车后市场研究所所长陈荣章以学界的角度带来了《有中国特色的汽车后市场发展的路径》的主题演讲。以下为陈教授部分发言内容,与您分享:
各位来宾大家早上好!很开心有这样的机会跟后市场业界的大咖、老朋友新朋友们共聚一堂。今天我将以学界第三方的角度,来和大家聊一聊汽车后市场未来的发展情形是什么样的?未来中国的汽车后市场会怎么走?如果没有中国特色又是什么样的情况?把国外的经验生搬硬套到中国的环境又会怎么样呢?
汽车行业五大共识
首先我们先来定调一下整个汽车行业宏观环境的情况。在2020年汽车行业国家级论坛上,围绕“产业消费双升级,重构生态新格局”的年度主题,经过“产、学、研、官、企” 的交流研讨,形成了五点共识:
1. 我国汽车产业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
2. 新形势下,要化危为机,抓住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机遇,实施“走出去”战略;
3. 坚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打造跨界融合的汽车产业新生态;
4. 稳住传统燃油车市场基本盘,继续加大力度推动传统燃油车技术进步;
5. 智能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国汽车产业的趋势是长期向好的,虽然疫情带来了很多的危,但是也因为有危有机,很多的供应链全世界断了,但是中国的复工复产来的迅猛。所以在这时候,我们怎么抓住国内的建设跟国际的双循环战略当中使之走出去的战略,这是我们未来要走的一个方向。
另一方面怎么样能够做到创新驱动?怎么样能够让你在行进间调整步伐,得到降本增效的收效,让你的人员更加的精简、效率更好、产值更高、获利更好,这是在整个国家层面当中希望做到的。所以对于产业的一个新业态,我们积极的在引导各方面,希望产业往这个方面走。
如何打通汽车市场任督二脉?
看到整个宏观的环境之后,接下我们想一想,中国汽车市场未来的一个量到底多少?怎么样突破所谓的任督二脉,这个任督二脉在哪里?
先来看看我们中国汽车总量的天花板在哪里?现在是2800万辆,刚刚师秘书长也说每年新车产销3500万辆不是问题,只是需要有时间的积累,我很同意。先看一下总体的数据,今年整个的汽车行业当中,减少了大概9.7%的市场份额,整体的市场量预估少了170万辆左右。
从乘用车来看,乘用车的量对于整个汽车产业发展是很重要的,乘用车是内需和刚需的新指标。当然商用车势头也不错也一直在发展,商用车如果能够大肆发展,代表我们的景气指数是向上升的。所以刚刚前面说过的汽车趋势是长期向好没有改变。为什么?因为有太多的人需要用车,汽车经历了从过去不被需要到现在必备必须,成为刚需的一个过程。车主第一次购车之后还会有换购等,不断的往前推进,这些推进也带动了我们整个汽车产业链的发展变化。
接下来我们看看二手车的数据,到目前为止,二手车销量大概每一年就是一千多万辆,还没有突破一千五百万。什么时候能跟新车销量一比一呢?这个需要有一些突破点,这些突破点当中有很多的关键问题,二手车最大的关键问题,在于诚信。谁能够让你相信,让老百姓买的放心、用的放心、开的放心,这是带动二手车产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再往下看。看看中国跟美国的数据,到2019年我们的保有量是2.6亿,美国2.76亿,我们的平均车龄4.5年,美国11.8年。我们的新车二手车销售比是2.5:1,新车销量是二手车的2.5倍。在美国,新车一年大概1800万辆,但是二手车有4100万辆,我们看到数据的时候也长期观察了大约将近七八年时间,我们看到美国的新车一直维持在1700多万没有突破1800万,二手车也一直维持在4000万辆左右,相加起来,美国的市场快到了6000万辆/年。二手车这个点,是不是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希望呢?这是值得大家考虑的。
所以这里就要说,新车总量天花板,刚才师秘书长说3500不是问题,需要时间的积累,我非常同意。积累当中怎么突破,突破点在哪里?我们研究得到的共识就是在“二手车”和“汽车报废”。
到目前为止,中国汽车报废的进度是完全落后的,如果汽车报废不能打通、二手车不能畅通,那中国的汽车销量要再上一个台阶,坦白说非常困难。为什么?因为我们有道路拥挤的问题,有能源的问题,有很多停车的问题,还有太多无法逐一列举的问题。现在每年产生那么多新持照的驾驶员,他们对汽车的需求是殷切的,对汽车发展是个参考指标。所以“二手车”和“汽车报废”就成了中国汽车市场将来是否能够再发展的观察重点,也是汽车行业必须打通的任督二脉。
基于此,“在用车”的概念就出现了。不是新车不是二手车,只要还使用的车都是“在用车”。在用车概念出台前我们和很多专家做了沟通,在几次的沟通中也发现:
1、用传统的整合方式缓不济急,等你谈妥了,局势又变了。
2、电商跟O2O不失是快速整合的催化剂,提供了品牌认知和零售能力的提升。
3、零售的变革对于独立售后的价值链产生重大的影响。你的机会在哪里?你该怎么做?都要成为你下一个投资、转型、加码的考虑因素。
有中国特色的汽车后市场发展路径思路
接下来谈谈什么叫做“有中国特色的后市场发展的路径”。过去,我们做了太多劳动力密集的事。现在怎么样转换成知识密集,知识密集怎么能具有高知识度、高技术度、高互动度、高创新度。
对这些相关的,我先讲“卡脖子”的问题,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技术是国家政策重点支持的项目,就看你怎么去突破?怎么去创新。在国家政策长期的支持下慢慢已经见到一些成效,相对的当你有卡脖子技术出来,也会刺激政策的制定方向。我们都知道政策制定速度赶不上企业脚步,但政策出台后引导性强、支持力道足,跟着政策走肯定不会错。接下来就是企业要有“有的放矢”的底气很重要,如果你的企业希望在汽车后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要具备有的放矢的底气。
对于在用车概念出现以后怎么服务它,就催生出了国家队。什么叫国家队?比如说二手车的认证,二手车的认证过去都是由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认证,一年大概做几万台。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几万台怎么够用。由几家国资单位牵头,包括了国家级的检测中心和国家级的零配件公司、同济大学等组成的队伍,目前在试水二手车认证,以较高的认证要求、认证技术、认证工具等来客观的评价二手车等级,出具相关证明。现在哪试水?在港口,因为我们有很多的二手车要出口,二手车认证必须有官方出具证明才能出口,这时国家队出的证明,比较能得到外国的输入许可。如试水成功,在全国进一步往前推的话,所谓的“走出去”战略基本就有谱了,对国内促进二手车销售,也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怎么样服务好在用车,“国家队”的任务最主要的目的打通“生产—流通—消费”的整个环节。所以不管汽配配送也好,物流也罢,制造业各方面,都是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当中,只是你的消费直接给消费者还是给你的供应商,这是不一样的。未来怎么样简单明了的让消费者更加的清楚方便,这是国家政策在引导的。这个应该就是跟各位说的有中国特色的一个发展的路径。所以我想在座的诸位将来在做很多的布局或者创新的过程当中,应该可以做一些参考。
汽车后市场要赢就要变
后市场变了,没错,不管是大数据也好,不管腾讯阿里巴巴这些以前都不是汽车业的,进入汽车业以后,颠覆整个行业。过去颠覆的还不够彻底,将来会更加彻底,这些的变化会让你带来很多的转型跟升级。因为你不转型你就没命了,不升级就没路了,过去的优势可能变成你的负担。
所以大型化、专业化、电商化、联盟化成为趋势。低价策略成为必须,你就是要更好,还要更多、更快、更省。这对于我们来说,未来不论从事终端也好,从事相关的供应商服务也好,或者是快修店的服务也好,这都是一种考验。如何让企业变得更加的有价值显得很重要,对内提升你的组织效率,对外提升服务的效率,我想这是必须的。
所以怎么样讲好你的企业的故事,做一个有故事的公司,做一个会讲故事的公司,也告诉你会做梦,那这个梦要有的放矢的做梦,而不是信口说说算了,这是在后市场当中必须考虑这些的。
最后,我们过去后市场也好,二手车也罢,都是在一种赚所谓的信息不对称的钱。但是这个时代已经结束了,不可能再来了。就像在座的各位要网上买个东西,都先看看有没有差评。为什么说给个差评要你命,这代表消费者聪明了。我可以一次相信你,但是当你被我不相信的时候,老死不相往来。所以可信赖成为可持续发展很重要的刚需。
“融合、互联、分享、共赢”已经取得行业多数的共识。目前我们也看到有一些企业,包括途虎做了诚信联盟,新康众和上海孚创也有一些行动,还有国家队的试水,不仅包括二手车的认证,还有包括很多同质配件,或者相关的物流解决方案。如果说你的企业也有这样的思路,我觉得说大家可以碰撞出一些火花。你不一定要很大,但是你要有想法,你的态度要摆正,明白你有什么样的特色,你在你的系列当中服务的对象是谁。这个是我们未来在整个汽车后市场的核心价值。今天跟各位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