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注册
第8届西湖峰会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解读2012年中国汽车产业十大新政

发布日期:2012-04-17 来源:第一商用车网 浏览次数:3964
中国汽车配件社区网讯: 2011年,国内汽车市场为政策所左右的态势十分明显,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导向下,汽车产业相关政策也由以促进汽车消费为主向以鼓励汽车技术进步为主转变。2012年适逢车市“调整”年,又将有众多汽车行业法规条例开始正式施行,还有部分处于征求意见状态的行业标准及法规即将正式颁布,成为汽车行业政策热点,影响着今年车市的走向
因此,按照上述要求,2012年国家有关部委需制定并发布《汽车行业出口发展规划》,修订《规范汽车出口秩序管理办法》,落实《意见》所提出的四项发展目标。
 
      从2011年汽车销量数据看,未来中国汽车行业依靠出口来拯救,是不现实的,但是就目前只有约4%的出口比例来看,汽车出口仍然有相当大的空间可挖掘。
 
      汽车三包有望出台
 
      2011年10月26日,备受关注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汽车三包规定)立法听证会在国家质检总局举行,各方均对汽车”三包“征求意见稿表示支持,但在涉及更换、退货责任方面的技术条款及具体执行可操作性等细节问题上仍有争议。国家质检总局法规司司长刘兆彬表示,汽车”三包“出台未设定确切的时间表,但会在吸纳各方合理意见和建议后”抓紧修改“、”尽快出台“,并会给汽车制造商、销售商和维修商一个过渡期。
 
      预计2012年,已经过听证程序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有望出台;将对今年车市,尤其对售后市场将产生重要影响。对于生产企业而言,进一步规范售后服务架构、完善售后服务渠道,将产生重要影响。而对于消费者而言,维权成本或将就此有所降低。
 
      此外,汽车三包法的出台一方面将是对其本身的考验,因为汽车作为一个内部复杂的大件消费品有其特殊性,汽车三包法需要尽量考虑周全,如果实施,未来估计也需要进行修补调整;另一方面,汽车三包法将是对汽车企业、经销商包括消费者的共同考验,厂家如何勇于承担,商家如何不受夹板气,消费者如果理性维权等等,都需要磨合。
 
      汽车企业准入门槛设定
 
      2011年11月16日,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发布《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据悉,此次《规则》的发布,是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建设的进一步完善,该项政策于2012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
 
      在乘用车生产企业准入条件及管理方面,《规则》提高了要求。乘用车生产企业的投资项目应当按照《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和国家有关投资管理规定,先行办理项目核准或者备案手续,待项目建设完成后,方可申请准入。具体来看,要求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产业政策、宏观调控政策、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必要的生产能力和条件、具备必要的产品设计开发能力、所生产的产品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及规定、具备保证产品生产一致性的能力、具有产品营销和售后服务能力等。
 
      《规则》对乘用车产品准入也做了明确规定:乘用车产品符合安全、环保、节能、防盗等有关标准规定;乘用车产品经工信部指定的检测机构检测合格;乘用车产品未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建立统一的机动车生产企业和机动车准入管理制度,一直是我国汽车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改革方向。业内人士认为此次《规则》发布标志着乘用车产业的准入门槛将被提高,产业向升级转型的目标积极迈进。新规则提升了产业资本进入的门槛,对产品和企业的要求都很高,该政策有望遏制目前自主品牌盲目进入乘用车行业的趋势。
 
     二手车过户更便捷
 «    1    2    3    4    » 
 
[ 资讯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创始人致辞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聚汽申明 |加入我们 |荣誉资质 |发展历程 | 网站留言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客服电话:0571-81020910 邮箱:info@b2bautoparts.cn 节假日休息:15658103160

Copyright© 2010-2017 Hangzhou Juqi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聚汽网_聚汽观察_汽车后市场 版权 所有 浙ICP备1102291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2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