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十年专注自身与研发
曹德旺创业至今的这些年,不乏一些如房产、煤矿、互联网等热门暴利产业不断涌现,以福耀账面上的巨额现金流,足以支撑企业进行多元化发展,多产业摄利,但是曹总一如既往专注于自身业务的发展,专于品质,心力集于一处,从而造就了福耀玻璃全球市场70%的占有率,造就了福耀2017年年营收187亿的傲人成绩,以及同行其余几家企业利润加起来都无法与之相比的16%的高利润,专注,给了福耀最丰厚的回馈。这种专注力和偏执力是后市场需要的,也是中国制造需要的。
当然,近乎垄断的市场份额来自于福耀的技术优势。福耀每年在技术升级上要投入高达三四十亿,仅其中一个测试中心就高达几千万,技术上的大力研发也使今天的福耀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能完全国产化,核心技术不但不受制于人,而且是制定行业标准的标杆型企业。
二,爱兵如子,管理必要的硬能力
福耀内部,无论亲属,曹德旺均一视同仁,并信奉爱兵如子,且说到做到。
有一个下属一开始是他的工程承包方,但是为了拿到工程不择手段,把自己搭进去了,最后曹德旺以德服人,没有让他血本无归,从此他就跟定了曹德旺。
有两位员工身患绝症,送往医院无钱救治,曹德旺知道以后,指示钱由公司出,全力救治,其中一位员工还是实习生。
此外,福耀集团的一些高管也是因为仰慕曹德旺的人品德行,而扎根在曹德旺身边。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人格魅力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创业初期,人格魅力更具有无价的效用。企业家人格魅力有多大,决定了能吸引多高层次的人才为与其共事。
另外,曹德旺认为企业家必须掌握的两大硬能力是决策能力和治理能力,决策正确决定你的威信,而治理能力决定你的管理成效。这两者决定着企业的顶层设计优秀与否,并最终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结果。
三,危机与转型升级
居安思危,防范于未然。关于企业危机与转型升级,曹德旺认为:运动是一个人健康的时候就应该做的事,而不是病入膏肓时才想到要运动,这时已经来不及了。福耀自身更是用行动来实践这一点。安全、舒适、轻型化、智能化,这将是下一代的汽车玻璃,而福耀从现在开始已经着手将原有的全国工厂全部拆掉,重新建造新一代的智能厂房。
四,慢慢来,比较快
关于今天的年轻创业者,曹德旺说到,今天的年轻人和我们这一代真的不一样了,今天开一个公司,最好明天上市,后天就成为中国首富!在直指了当下年轻一代的浮躁之后,又语重心长地说了句:“太快了一点,要慢慢来”。也许,对于实实在在的制造业来说,最适合的一句话就是:慢慢来,比较快。
五,慈善理念:心若菩提
《心若菩提》 是曹老的自传,全书没有华丽的词藻,非常地质朴坦诚,其中关于慈善,曹老这么认为:慈善不是自己去捐了一笔钱,而是为了学会做人,最终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让人人都有发展。其实,这也正是佛家对行善乐施的定义——行善,即修行,离我相、离人相、离众生相、离寿者相,直至无相。
时至今天,曹德旺给社会的捐款已高达百亿之多,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首善,但捐款事宜在社会层面的知名度并不是很高,对此,曹老这样答道:隐功才能积德,为善不与人知。而纵观历史,很多受人尊敬的百年企业,不但因为有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更因为有着对社会持续不断的贡献。
六,披怀虚己,深藏功与名
访谈的最后,有人又一次问向曹老:“这些年来,赚钱的行业很多,为什么您这么多年都只专注于汽车玻璃?”曹老答道:那些都是有本事的人做的,我没什么本事就做一些笨事。记者惊讶地继续说道:可是您都到了这样的高度了!节目的最后,只见曹老微笑着将眼光投向窗外,淡然地说了句:混一碗饭吃。
人物背景
曹德旺,福建省福清人,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1987年成立福耀玻璃集团,经过30年的不断创新,福耀从乡镇小厂成长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玻璃生产制造商。2009年5月,曹德旺登顶企业界奥斯卡之称的"安永全球企业家大奖",是首位华人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