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消费者来说,电池租赁的费用自然要转嫁到个人身上。“但如果把电动汽车的成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整车的价格,一部分是电池的价格,那么,除去整车的成本之后,租赁电池的价格要比加上电池部分低许多。且消费者使用的,永远都是最新和最好的电池。”张春峰介绍说,“电池是电动汽车的生命,电池的使用寿命往往决定了机车的寿命。从长远看,租赁电池免去了用户的后顾之忧,消费者不用担心电池的损耗和寿命问题,同时也间接降低了购车成本。”当电池最终完成了它在电动汽车上的使用任务,国家电网通过统一处理,还可以将这些电池进行梯度利用,既做到低碳环保,还可为国家电网创造多层效益。
“弯道超车”推动民用普及
随着国家一系列扶持新能源汽车政策的出台,国内各汽车生产厂家也纷纷试水,加快了在全国布局电动车汽车产品的步伐。目前,众泰汽车已向市场推出了两款电动汽车,包括电动版朗悦及众泰5008。这两款电动汽车在浙江、江苏等地均有销售,而在杭州的销量已达上百辆。虽然目前众泰电动汽车在北京还没有设立销售网点,但众泰已经在北京招兵买马,投标者不在少数。
提到电动汽车生产厂商,就不得不提比亚迪(002594,股吧)。自去年5月起,50辆比亚迪e6就已经投放到深圳市出租车市场;今年年初,比亚迪纯电动大巴K9也在深圳和长沙投入使用。不久前,比亚迪方面传来消息,其新能源汽车销售范围将于今年下半年从深圳延伸至上海、杭州、合肥、长春等试点城市,并把北京作为其抢先布局的试点。但从比亚迪电动汽车的销售情况来看,不到100辆的纯电动汽车销售业绩并不乐观。
那么,为何有这么多的企业还要做“赔本赚吆喝“的买卖呢?一方面,国家基于节能环保的战略考虑,大力提倡新能源汽车的研制与开发,同时也在财政上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实施高额补贴和扶持,给众多汽车厂商发出了一条强有力的市场讯号。另一方面,国家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研发电动汽车技术,还是基于“弯道超车”的汽车产业战略思想。
由于我国汽车行业还是以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研制的核心汽车技术为主。从目前的世界汽车产业布局来看,中国的燃油汽车并不占优势。但在新能源动力汽车领域,发达国家也仅有十几年的技术经验。所以,从技术和市场份额方面看,中国应该可以实现电动汽车产业世界领先的战略目标。
在目前的大环境下,电动汽车的商业大战已悄然打响。但是,谢子聪特别提醒民营企业,“千万别砸这个钱,砸不起”。这是否意味着民营企业很难分得电动汽车市场的这块蛋糕?
张春峰认为:“小型民营企业可能会自动退出电动汽车市场。这并不是国家电网财大腰粗,也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在电动汽车领域的行业标准制定之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说白了,民营企业可能“烧“不起这个钱。”
而充电设备运营商和电力供应商之间貌似也存在一些矛盾。